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17:29: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通过活动,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金钱”、“生活”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宽容、合作、无私等良好品质。

2、学会写作比较规范的演讲词(议论性文章),中心明确,材料有力,结构完整,表达

流畅,语言富有感情。

3、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通过活动初步掌握演讲技巧,学会通过演讲形式表述观点,锻炼自己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胆量和能力,以及学回用演讲形式鼓舞人、号召人。

活动设计:

一、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先布置写一篇演讲词,话题

在“微笑着面对生活”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中选择其一。 二、结合习作,准备好范文,安排一次写作辅导课,辅导作文的修改。 三、每个合作小组推选一位选手、一位评委,在班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第三单元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一、对小说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从阅读考纲和课标中,笔者对小说教学有如下新的认识:

1.教材所选的小说虽不会作为考试的阅读材料,但它可以成为学生最爱的体裁,可以成为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载体。所以,在小说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小说,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读课内小说,并且能自然地延伸到读相当程度的课外阅读材料。

2.小说是生活中阅读人群最广泛的读物,随着中考难度系数的降低,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放下思想包袱,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小说。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小说,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训练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训练学生较熟练地运用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品味小说;启发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读出自我,读出对自然、社会、人生、写作的有益启示;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

3.从考试内容的层次要求可以把小说阅读的目标定位为:

基础层次:能正确辨识常用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熟读精彩语段,默写或仿写精彩语句。

中级层次: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高级层次: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

4.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型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小说教学的基本流程

传统的小说教学流程为: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整个流程的关注点是教师,其主要目的是教懂,教师的作用是导入与输入。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教学流程应该关注学生,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去学,并且会学。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们要适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律,进行教学。

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依据学的规律,笔者把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分成以下四步: 1. 教师创设情景或指引方法。目的在于导入阅读状态。

2.快速阅读。重在教学生如何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3.精读。重在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综合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对叙述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的理解力,对内容和表达的探究能力,对作品情境和形象的感受能力。

4.反思与创新。重在引导学生由作品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增加有创意的阅读,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评判能力。

四、每道流程中常见的“问题设计” [略读]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主要内容的概括要小说的三要素。

2.请快速找一个最感兴趣的文学人物,划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3.请说出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 4.为什么以“*****”(如《变色龙》)为题? [精读]

1.你怎么理解“*******”句话的含义。

2.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一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句话的内涵。

4.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为什么原文用A句而不用B句。 5.品析(某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6.作品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一点具体的分析。 7.找出文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一处文字,说说你的理由。 [反思与创新]

1.根据你对小说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提炼出一句勉励自己的警句。 2.请你结合对小说的理解,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3.有人这样理解小说的主人公和作品的主题……你赞同吗?为什么? 4.从写作方法或语言特色或思想内容等方面,探讨一下甲乙两小说的异同点。 5.从主人公的命运、变化,你看到了什么?

6.甲乙两篇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 7.为小说的某个情节补写,或续写或改写。

8.读了这小说,你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也可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9.研读下面几则材料,再联系全文,就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根据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请用一段话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11.尝试做一些自拟自答的互动题。 五、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示例 (一)教与学的策略

【教的策略】 1.方法先行,课内外结合。 2.单元整合,进行专题化教学。 3.目标整合,落实三层次训练。 (二)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篇目

两册所涉及的小说单元3个,课文12篇,还有3个综合性学习。 1.九上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2.九上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 3.九下第二单元:世态人情、精神风貌

《孔乙已》、《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

4.综合学习:《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走进小说天地》 (三)教学设计示例

【 九上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法” 】

第一课时——导入小说单元 第一步,旧课引路,归纳学法

目的:做好进入小说单元学习的知识储备和情绪调动。在前几册已学过《最后一课》、《荒岛余生》等小说,学生对如何阅读小说已有感性认识。因此进入九年级不妨先以学过的小说为例,让学生谈谈小说,谈谈如何读小说。

第二步,讲座导航,导出误区。老师利用九(上)附录的《谈谈小说》和其他资料,对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时最好用学生都看过的小说为例,并选用一篇当代的小小说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附录1:讲座的部分材料)

第二——六课时——整合单元,进行专题化教学 【学的策略】 1.习惯先行,主动参与。 2.合作学习,以强带弱。 3.口笔双用,实实在在。 [第二课时]

快速阅读,简介课文。

1.快速阅读四篇小说。(约1.5万字,阅读时间30分钟内) 2.记时、自评。

3.四人小组合作,各选择一篇小说简介主要内容。要求:让阅读能力略差者先选择,让概括能力较强者先说;简介课文要正确、流利、简洁,要具备小说要素。(约5分钟)

如对小说《心声》的简介能说出基本的故事情节、围绕主人公所呈现的两条线索和两种心声。

4.互相纠正、补充与点评。(约4分)

5.推荐组内“快速感知”最佳者向全班同学简介课文。或教师针对四篇小说依次抽查一个学生。(约5分)

6. 学生自我小结,或教师小结。(约1分) 7. 布置作业:把最喜欢的一篇小说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1.浏览小说,探究共性。(约10分钟)

探究参考题:编者把这4篇小说放在一起的理由有哪些?比一比哪个组的理由最多、更合理。

(如:四篇小说都有写到少年生活;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都是以孩童为线索人物或主要人物;都表现了具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用了细致的环境描写;都写到孤独的情绪等。)

2.分工合作,精读课文。(约30-35分) [学生的行为]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其中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分别从某几个角度进行自主探究式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的行为]

1. 提出精读的一些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 例:第三单元专题化自主探究式阅读的指导: (1)学习目标:

①从探究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学会做阅读笔记。 (2)探究角度(参考):

①探究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色、人物塑造的特点。

②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③具体分析最精彩的一个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故乡》中的“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52o4ebiy6gjog0oh073pit886azp004tc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