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37: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径径通达;归宗,可理解为种种法门,如百川归海,终归一宗。

道法自然,就教育而言,就是要效法自然之丰富性,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就是尊重自然之道、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顺天致性,使生命得以舒展。万法归宗,就教育而言,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教育生态,丰富多样;教育方式,林林总总;教育方法,千变万化。但无论何种样式的教育,都要以人的健康、幸福和成长为宗旨;都要直指人心,培养有道德的心灵;都要以舒展生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升德性、健全人格为指归,使人变得更高尚,更幸福,更有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禀赋,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

只有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育格局;只有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生态和个性化的教育,必须有宽松的环境,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气,开放的胸襟,形成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不拘一格、纵横开合的办学格局。

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非常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道尔顿教育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是因人而异的,由此形成了道尔顿教育的知识结构论和学生选课指导依据。在他们看来,选课必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构成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形成单核(在一个学科领域有发展潜能)、双核和多核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对于明显的单核或双核知识结构的学生,学术倾向较重,他们未来发展往往是朝着一个或两个领域深化,要注重加强对其核心领域的课程支撑。对于多核知识结构的学生,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面广,更多地具有领袖气质,要注重对他们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的培育。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

创设相应的课程体系,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知识构成,促使学生的志趣逐步形成,从而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做好准备。

(摘编自翟小宁《道法自然与万法归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道法自然是基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B.顺应自然,才能得道而行,这是“道法自然”中有关“自然”的一个基本理解。 C.各种方法和途径,最终都要归于一宗,如同百川归海,这就是万法归宗。 D.丰富的教育生态,各类教育方式,千变万化的教育方法都要回到立德树人上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议论的是教育的问题,却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开始,使得议论更为深刻。 B.文章将“道法自然”和“万法归宗”分别对应教育思想里两个层面的问题。 C.文章在议论过程中围绕教育生态多样化和尊重个性化的教育两点展开论述。 D.文章以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为例,论证了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因人而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每一个人就可能得到既和谐又充分的发展。 B.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让各种人才辈出,从而让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通过指导学生选课来促进学生形成单核、双核及多核知识结构。 D.因为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顺天致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就是自然,就有必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出行服务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我们不用再操心停车、清洁、保养和充电。拥有汽车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麻烦都将消失。我们不再需要买车、按揭和投保,也不再需要花时间开车、停车或加油。交通也不会再令人头痛。我们可以选择乘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共享车辆;也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拥有专属的自动驾驶“服务员”,不仅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派出去跑腿或接送家人朋友。

只需点一下手机,就可以召车。召来的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大部分都是舒适的两座电动汽车,因为通常我们都是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所有这些都将大大缩减我们的交通成本。

(摘编自《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

2020.6)

材料二:

(摘自《2018 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环境分析》《中国产业信

息》2019.12)

材料三:6月30日,北京市发布通告,开放海淀区49条道路作为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合计195.9公里。至此,北京市开放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累计达到200条,总长度699.58公里。与此同时,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145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领先。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中,已开放载人测试许可的城市还有广州、长沙、武汉和沧州。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显然,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我们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7月3日深夜,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宣布冻结我国提供的5GR16版本。作为5G技术标准首个演进版本,R16的发布,在推动5G汽车加速产业化的同时,将5G时代V2X(车辆与外部智能互联)全方位的应用场景在我们面前铺开,距离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历史时刻,也许不会太遥远了。

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对于集合一系列新生技术的5G,负责开发其通信标准和技术的3GPP在2018年形成了首个技术标准R15,使得5G低时延、网络覆盖增强等特点在规范意义上被确定下来。而此次发布的R16,作为5G第一个演进版本,成为了5G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加速包括车联网在内的多个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进展。

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这是 5G 相关应用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基石。

(摘编自《5G 新标冻结无人驾驶再近一步》《广州日报》

2020.7.11)

材料四: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人与车的法律责任认定存在模糊地带,民事、刑事、保险责任认定、违章处罚等还没有全国性的立法依据。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虽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方面的难题。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低级别的智能汽车可以较好的实现高速及郊区道路的辅助驾驶,但对于城市道路的辅助程度依然有限,无人驾驶在这方面的挑战更是巨大。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感知。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aw14ticl2xn8u9whcj4n25q6ny0j004g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