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30类)汇编大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2:29: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多长。

解 因为存款期内的总利息是(1488-1200)元,

所以总利率为 (1488-1200)÷1200 又因为已知月利率, 所以存款月数为 (1488-1200)÷1200÷0.8%=30(月)

答:李大强的存款期是30月即两年半。

例2 银行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7.92%,三年期8.28%,五年期9%。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入1万元,甲先存二年期,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乙直存五年期。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那么,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

解 甲的总利息[10000×7.92%×2+[10000×(1+7.92%×2)]×8.28%×3=1584+11584×8.28%×3=4461.47(元)

乙的总利息 10000×9%×5=4500(元) 4500-4461.47=38.53(元)

答:乙的收益较多,乙比甲多38.53元。

24 溶液浓度问题

【含义】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剂(水或其它液体)、溶质、溶液、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溶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分比浓度。

【数量关系】 溶液=溶剂+溶质

浓度=溶质÷溶液×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爷爷有16%的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

解 (1)需要加水多少克? 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 50×(1-16%)÷(1-30%)-50=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糖10克。

例2 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

解 假设全用30%的糖水溶液,那么含糖量就会多出600×(30%-25%)=30(克)

这是因为30%的糖水多用了。于是,我们设想在保证总重量600克不变的情况下,

用15%的溶液来“换掉”一部分30%的溶液。这样,每“换掉”100克,就会减少糖100×(30%-15%)=15(克) 所以需要“换掉”30%的溶液(即“换上”15%的溶液)100×(30÷15)=200(克)

由此可知,需要15%的溶液200克。 需要30%的溶液 600-200=400(克)

答:需要15%的糖水溶液200克,需要30%的糖水400克。 例3 甲容器有浓度为12%的盐水500克,乙容器有500克水。把甲中盐水的一半倒入乙中,混合后再把乙中现有盐水的一半倒入甲中,混合后又把甲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乙中,使甲乙两容器中的盐水同样多。求最后乙中盐水的百分比浓度。

解 由条件知,倒了三次后,甲乙两容器中溶液重量相等,各为500克,因此,只要算出乙容器中最后的含盐量,便会知所求的浓度。下面列表推算: 甲容器 乙容器 原 有 盐水500 盐500×12%=60 水500 第一次把甲中一半倒盐水500÷2=250 入乙中后 盐60÷2=30 第而次把乙中一半倒盐水250+375=625 入甲中后 盐30+15=45 第三次使甲乙中 盐水同样多 盐水500 盐45-9=36 盐水500+250=750 盐30 盐水750÷2=375 盐30÷2=15 盐水500 盐45-36+15=24 由以上推算可知,乙容器中最后盐水的百分比浓度为24÷500=4.8% 答:乙容器中最后的百分比浓度是4.8%。

25 构图布数问题

【含义】 这是一种数学游戏,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所谓“构图”,就是设计出一种图形;所谓“布数”,就是把一定的数字填入图中。“构图布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符合所给的条件。

【数量关系】 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而定。

【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常多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形方面考虑。按照题意来构图布数,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

例1 十棵树苗子,要栽五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应是一个五角星。

4×5÷2=10

因为五角星的5条边交叉重复,应减去一半。

例2 九棵树苗子,要栽十行子,每行三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两个倒立交叉的等腰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在另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上。

例3 九棵树苗子,要栽三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 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每边栽4棵树,三个顶点上重复应减去,正好9棵。4×3-3=9

例4 把12拆成1到7这七个数中三个不同数的和,有几种写法?请设计一种图形,填入这七个数,每个数只填一处,且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2。

解 共有五种写法,即 12=1+4+7 12=1+5+6 12=2+3+7

12=2+4+6 12=3+4+5

在这五个算式中,4出现三次,其余的1、2、3、5、6、7各出现两次,因此,4

应位于三条线的交点处,其余数都位于两条线的交点处。据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三种图形:

26 幻方问题

【含义】 把n×n个自然数排在正方形的格子中,使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做幻方。最简单的幻方是三级幻方。

【数量关系】 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做“幻和”。

三级幻方的幻和=45÷3=15 五级幻方的幻和=325÷5=65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确定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即幻和),其次是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然后再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例1 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填入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 幻和的3倍正好等于这九个数的和,所以幻和为 (1+2+3+4+5+6+7+8+9)÷3=45÷3=15 九个数在这八条线上反复出现构成幻和时,每个数用到的次数不全相同,最中心的那个数要用到四次(即出现在中行、中列、和两条对角线这四条线上),四角的四个数各用到三次,其余的四个数各用到两次。看来,用到四次的“中心数”地位重要,宜优先考虑。

设“中心数”为Χ,因为Χ出现在四条线上,而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等于15,所以 (1+2+3+4+5+6+7+8+9)+(4-1)Χ=15×4 即 45+3Χ=60 所以 Χ=5 2 7 6 9 接着用奇偶分析法寻找其余四个偶数的位置,它们分别在四个角,再确定其余四个奇数的位置,它们分别在中行、中列,进一步尝试,容易4 得到正确的结果。

5 3 1 8 例2 把2,3,4,5,6,7,8,9,10这九个数填到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解 只有三行,三行用完了所给的9个数,所以每行三数之和为(2+3+4+5+6+7+8+9+10)÷3=18

假设符合要求的数都已经填好,那么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共8行上的三个数之

和都等于18,我们看18能写成哪三个数之和:

最大数是10:18=10+6+2=10+5+3

最大数是9: 18=9+7+2=9+6+3=9+5+4 最大数是8: 18=8+7+3=8+6+4

最大数是7: 18=7+6+5 刚好写成8个算式。 首先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第二横行、第二竖行、两个斜行都用到正中间方格的数,

共用了四次。观察上述8个算式,只有6被用了4次,所以正中间方格中应填6。

然后确定四个角的数。四个角的数都用了三次,而上述8个算式中只有9、9 2 7 7、5、3被用了三次,所以9、7、5、3应填在四个角上。但还应兼顾两

4 6 8 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为18。

5 10 3 最后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如图。

27 抽屉原则问题

【含义】 把3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中,会出现哪些结果呢?要么把2只苹果放进一个抽屉,剩下的一个放进另一个抽屉;要么把3只苹果都放进同一个抽屉中。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表示: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了2只或2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问题。【数量关系】 基本的抽屉原则是:如果把n+1个物体(也叫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着2个或更多的物体(元素)。

抽屉原则可以推广为:如果有m个抽屉,有k×m+r(0<r≤m)个元素那

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个数的k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

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和方法】 (1)改造抽屉,指出元素;

(2)把元素放入(或取出)抽屉; (3)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1 育才小学有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那么其中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解 由于1999年是润年,全年共有366天,可以看作366个“抽屉”,把367个1999 年出生的学生看作367个“元素”。367个“元素”放进366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2个或更多的“元素”。这说明至少有2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例2 据说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跟,如果陕西省有3645万人,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陕西省至少有多少人头发根数一样多吗?

解 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根,可看作20万个“抽屉”,3645万人可看作3645万个“元素”,把3645万个“元素”放到20万个“抽屉”中,得到3645÷20=182??5 根据抽屉原则的推广规律,可知k+1=183

答:陕西省至少有183人的头发根数一样多。

例3 一个袋子里有一些球,这些球仅只有颜色不同。其中红球10个,白球9个,黄球8个,蓝球2个。某人闭着眼睛从中取出若干个,试问他至少要取多少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颜色相同?

解 把四种颜色的球的总数(3+3+3+2)=11 看作11个“抽屉”,那么,至少要取(11+1)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答;他至少要取12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28 公约公倍问题

【含义】 需要用公约数、公倍数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数量关系】 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确定题目中要用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再求出答案。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最常用的是“短除法”。 例1 一张硬纸板长60厘米,宽56厘米,现在需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的正方形,不许有剩余。问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解 硬纸板的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的边长。

60和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例2 甲、乙、丙三辆汽车在环形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行一周要36分钟,乙车行一周要30分钟,丙车行一周要48分钟,三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问至少要多少时间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解 要求多少时间才能在同一起点相遇,这个时间必定同时是36、30、48的倍数。因为问至少要多少时间,所以应是36、30、48的最小公倍数。36、30、48的最小公倍数是720。

答:至少要720分钟(即12小时)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例3 一个四边形广场,边长分别为60米,72米,96米,84米,现要在四角和四边植树,若四边上每两棵树间距相等,至少要植多少棵树?

解 相邻两树的间距应是60、72、96、84的公约数,要使植树的棵数尽量少,须使相邻两树的间距尽量大,那么这个相等的间距应是60、72、96、84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 所以,至少应植树(60+72+96+84)÷12=26(棵)

答:至少要植26棵树。

例4 一盒围棋子,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6个6个地数还多1个。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求棋子总数。

解 如果从总数中取出1个,余下的总数便是4、5、6的公倍数。因为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所以这个总数为60×3+1=181(个)

答:棋子的总数是181个。

29 最值问题

【含义】 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 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 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 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 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第三块饼,翻过第二块饼。再过3分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再烤3分钟即可。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9分钟。

答:最少需要9分钟。

例2 在一条公路上有五个卸煤场,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10千米,已知1号煤场存煤100吨,2号煤场存煤200吨,5号煤场存煤400吨,其余两个煤场是空的。现在要把所有的煤集中到一个煤场里,每吨煤运1千米花费1元,集中到几号煤场花费最少?

解 我们采用尝试比较的方法来解答。

集中到1号场总费用为 1×200×10+1×400×40=18000(元) 集中到2号场总费用为 1×100×10+1×400×30=13000(元)

集中到3号场总费用为 1×100×20+1×200×10+1×400×10=12000(元) 集中到4号场总费用为 1×100×30+1×200×20+1×400×10=11000(元) 集中到5号场总费用为 1×100×40+1×200×30=10000(元) 经过比较,显然,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答: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例3 北京和上海同时制成计算机若干台,北京可调运外地10台, 重庆 武汉 上海可调运外地4台。现决定给重庆调运8台,给武汉调运6台,

北京 800 400 若每台运费如右表,问如何调运才使运费最省?

上海 500 300 解 北京调运到重庆的运费最高,因此,北京往重庆应尽量少调运。这样,把上海的4台全都调往重庆,再从北京调往重庆4台,调往武汉6台,运费就会最少,其数额为500×4+800×4+400×6=7600(元)答:上海调往重庆4台,北京调往武汉6台,调往重庆4台,这样运费最少。

30 列方程问题

【含义】 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Χ代替,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 方程的等号两边数量相等。

【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概括为“审、设、列、解、验、答”六字法。

(1)审: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30类)汇编大全 的文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30类)汇编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d3h19yru8wrp7230mk0mq5e7eayt017v1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