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提高和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我国也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大约升值10%左右。人民币将走向更有弹性的浮动汇率。
8、简述我国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及意义,对我国不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1)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1)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的部分可兑换 2)1996年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1996年11月27日,中国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2、3、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2)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上交往,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
2)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为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收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减少外商投资的汇兑风险,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利用外资。 3)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往,促进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同时,取消对经常项目交易兑换的限制,减少了审批环节,从而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我国更多的参加对外经济交往创造条件。
4)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内市场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
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受到国内外各方的关注。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渡的阶段。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扩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外债管理,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9、本票和汇票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票的付款人是出票人自己,出票人承诺付款;汇票的付款人则是收款人以外的第三者;本票上无须记载付款人,汇票则必须。
2)本票的主债务人是出票人;汇票的主债务人可以是出票人,也可以是承兑人;
3)本票只能出一张,汇票有时一式几张;
4)本票无承兑行为,见票后定期的本票,由持票人向出票人提示请其签字以确定日期,
这种行为称为见票(Visa);而且见票后定期、出票后定期或确定日期付款的远期汇票必须提示承兑,承兑后承兑人对汇票才有法律责任。
5)本票的提示与汇票的承兑提示在法律性质上是不同的。本票提示是为了确定付款日
期,汇票的承兑提示是为了确定付款人对汇票的付款义务。所以,即使本票的持票人没有作出提示,出票人对本票的付款义务也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是付款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而已。
本票和汇票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汇票中有关出票、背书、付款、拒绝
证书以及追索权等规定,基本上都适用于本票。因此,各国的票据法一般对汇票的法律问题都规定得相当详细,而对本票则只有几条特别规定,除这些特别规定外,都可适用汇票的有关规定。
10、信用证或跟单信用证是一种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是进口方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 (1)开证行负第一性付款责任。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以开证银行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保证的银行信用。信用证开出
后,开证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不同于一般担保业务中银行只负责第二性的责任,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保证付款的文件。
(2)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不依附于贸易合同。
信用证与其可能依据的销售合约或其他合约是性质上不同的业务。即使信用证中包含有
关合约的任何援引,银行与该合约完全无关,并不受其约束。信用证与合约的关系是:信用证产生于合约,但又不同于合约,信用证产生后即成为与合约无关的独立性文件。开证行付款时仅看信用证单证是否相符,而不管买卖合约上的规定出口商是否做到。
(3)信用证业务一切都以单据为准,而不以货物为准。
信用证业务是一种单据的买卖,银行处理的是单据,对货物的真假好坏不负责任,对货
物是否确已装船,是否中途损失,是否到达目的港等都不负责任。如果进口商碰到货物的数量、质量与单证不符,有对受益人提出索赔的理由,但银行不能以进口商提出的货物与单证不符作为拒付的理由。 11、论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若一国有较多的资本净
流出,可导致该国国际收支逆差;反之,若一国有较多的资本净流入,可导致该国国际收支顺差。理论上,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往往具有使顺差国的过剩资金流向逆差国的自动功能,从而达到调节各国国际收支的效果。然而,无序的国际资本流动又往往造成一些国家国际收支动荡或不稳定。 (2)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提高资本边际收益。 ②利于调节国际收支,减少顺差,以减少通胀压力。③促进商品出口。出口信贷、政府贷款等方式有助于扩大资本输出国的出口规模。④利于提高国际地位。⑤可以绕过关税壁垒占领市场。
消极影响:①汇率波动、利率波动、东道国政局不稳等都会使投资者面临较大投资风险。②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输出会使资本输出国增加潜在的国际竞争对手。③会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可能会导致国内投资偏低、就业困难、税收减少等。 (3)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可以缓解或弥补资本输入国的“储蓄缺口”,提高投资能力。②可以弥补资本输入国的“外汇缺口”,增加进口能力,解决输入国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需要。③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善资本输入国技术装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④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⑤改善国际。
消极影响:①资本流动往往引起利率和汇率波动,甚至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推行。②对外国资本产生依附性。③过分利用外资,会冲击民族工业,挤占国内市场。④可能引发债务危机。⑤可能引发金融动荡。 (4)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②促进国际分工深化。 ③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 ④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消极特征:①国际资本流动加剧了各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在某程度上激化了世界各类国家间的矛盾。②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③庞大的国际游资在国际间迅速的大规模的流动,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12、论述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
1)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的追求高速经济增长 2)债务国缺乏有效的外债宏观调控,管理混乱 3)外债投向不当,投资效率和创汇率较低
(2)债务危机爆发的外因
1)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衰退 2)]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利率和汇率的上浮 3)两次石油提价使非产油发展国家进口扩大 4)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 13、论述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危机的对策。 (1)重新安排债务 (2)债务资本化 (3)债务回购 (4)限制偿债
14、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 (1)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15、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多元国际储备体系下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各国有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这样的制度不是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主观选择,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经济规律的发展使然。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在各方面基本上与动荡和发展不平衡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并且也没有明显的内在机制的不稳定性,因而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的变革。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各方面的局限性也不可能使之永远维持。欧盟的建立及欧元的启动已经对国际货币制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货币合作是未来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势。 16、论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影响及其监控。
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超国家或无国籍的资金市场。 2.欧洲货币市场是个高度自由的市场。 3.欧洲货币市场是个具有独特利率结构的市场。 4.欧洲货币市场是个“批发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