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听写词语。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用时:要内容。(师板书课5分钟) 题) 1.自读第1~41.带着问题,运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 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 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段,思考:“我”用多种方式朗读课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2.细读第5、6的原因。 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 3.齐读第7、8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自然段,边读边想:成的树的神奇之处,“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后悔然段中,“我”为什失望、着急么有点儿高兴,又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有些失望? 6.细细品味第(2)妈妈是一21~23自然段,明白: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5.默读第13~孩子的人。在母亲眼20自然段,从小动里,每一个孩子绝对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三、拓展变成了其他事物,提升。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用时:事。 10分钟)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 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不会被错认。 板书设计 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
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习作例文·习作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
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
(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学会了什么?这个本领能干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精怪念错了咒语,会把自己变成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