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财政学案例教学 - 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 - - 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25: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品,如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给政府机关幼儿园投入过多的资金,只有公务员的孩子享受到,这是不公平的。

公共财政学认为,预算要遵循完整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等原则。广东省努力提高预算透明度,这是一大进步。尽管如此,广东省的预算表仍有一些不足,比如怎样用钱列得很清楚,但这样花钱是否合理却无从得知。比如搞装修要花那么多钱,但装修是防爆用的还是防盗用的,没有作具体说明。另外,预算报告上清晰地印着“秘密,会后回收”的字样。实际上,部门预算不应该作为秘密,除了向人大代表公开外,还应该向社会公开,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怎么花钱。只有向社会公开,政府才能受到更有效的监督。

由于人大代表来自于不同行业,预算工作很专业,一些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有的甚至连预算的概念都不懂。为了让人大代表更好地监督预算,建议成立专门的预算审议委员会,专门审议预算。

2009年10月25日广州财政局网上“晒账”(即公布账目)轰动全国、引发各方热议。尽管有声音提出账本看不懂难以监督、较关注的项目并没列出,但“晒账”在观念、制度上的突破,使事件形式、意义远大于内容,更多赞声:“晒账”,看不懂也是进步。广州市财政局网上公开年度“账本”,一百一十四个政府部门预算均可免费下载。该局网站浏览量从月积三万骤增至半天四万人次访问,一度被“挤瘫”。这是中国内地城市首次将政府“账本”完全摊在阳光下,大批市民“上网查账”。

此次公开账目的内容庞大而详细,涉及财政资金超过两百亿元人民币。这些钱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是怎样花的、花在哪些地方、是否合理这个“账本”基本可以解答。这是观念突破和制度改善,广州的政务公开向前迈了一大步,值得全国推广。

案例二

案例名称:交警支队收费混乱说明什么 ——析论对规费和罚款的财政监督 案例来源: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资料改写 案例内容:

2000年,某市公安交警支队收取各种交通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487万元。2001年财政部门对该交警支队的收费和罚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没有分离。交警既持票开票,又收罚金,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罚金交到单位财务部门。有的交警手持罚没单据25本,涉及金额2.5万元,时间跨度长达18个月。二是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每年年初就根据本单位支出预算确定全年收费、罚款数额,并以指标形式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交警头上。每月内勤罚款800元,外勤罚款2万元,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是乱设收费项目。如通行证费、照相复印费、固定牌架费等, 2000—2001年共收取21万元。四是资金管理混乱。规费和罚没收入没有专门设立账户单独核算,而是与正常经费和返还的规费混杂在一起。

案例分析:

某市公安交警支队收费混乱,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保证执法部门的正常经费。有些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供养人员很多,执法部门与行政部门一样,正常的经费严重不足。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有规费和罚没收人的部门,不给预算经费或者只给人员经费和办案经费,不足部分从规费和罚没收人中弥补。这样一来,完成收费、罚款任务就成为保障执法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重要途径。执法部门往往过于注重一线的收费、罚款,而对于内部财务、票据管理不很重视,没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要完善部门预算,保障单位经费。各级财政要在预算安排上对执法部门的经费优先保证,决不给截留规费和罚没收入留下任何借口。 二要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按规定,罚没收入必须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县、乡,执行这一规定不太现实,限于人力,执法人员不得不一边开票一边收款。所以,对于不同地域的执法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如县级以上的城市,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坚决分离;县级以下的地域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款项缴人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要加强对规费和罚没收入的监督。规费是公共部门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特定服务时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一般以公共部门提供特定服务的成本补偿为原则;罚款是公共部门对违法行为者所收取的款项,罚款多少取决于违法的程度及公共利益受损的程度。按照现行的

财政制度,规费和罚没收入不直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包括人大和媒体在内的监督。由于体制惯性使然,目前把所有规费和罚没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要加强人大和媒体对收费和罚款在项目、标准、用途等方面的监督。虽然规费和罚没收入仍游离于预算之外,只要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混乱的现象同样能避免。

案例三

案例名称:预算中挤出“水分”5600万元说明什么 ——析论虚报预算经费的原因

案例来源:根据《南方周末》2003年11月20日张立的文章改写 案例内容:

2003年10月26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公文,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少年宫虚报预算经费的做法。市少年宫向市财政申请购置费及开办费7597.09万元,经审核后实际为1966.089万元,共计核减5631.00l万元,核减率高达74.12%。 案例分析:

从市政府的通报中可以看出,7600万元中,有3000万元的经费涉及到科技展览、实验室、教学设备、舞台设备、大型广告宣传屏、广场雕塑等,财政局认为这些属于基建支出,应由市发展计划局安排。 有2000万元属于日常运行费用,应由预算列支,但数额要大大压缩。对于安全设施的经费予以保障;对于桌椅等设施,要降低配备标准。

财政学案例教学 - 第三章公共财政支出 - - 第一节公共财政支出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j1r9651u6bod04q39t7z7sh75lu600od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