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2:35: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了解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和睦。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合同为一家”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及意义,从而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表格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寻我国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民族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唐朝与各少数民族间交往的概况。 (3)、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科举制创立的重要性。 (4)、通过随堂能力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应该友好互助,尊重平等。 (2)、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唐朝居住在边疆各地的少数民族较多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对。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

地区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初,却有一位皇帝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他为“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那时隋唐边疆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对祖国历史作出哪些贡献?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新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板书]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师: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唐朝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2、唐朝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

3、唐朝和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人物、事件)

生: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师:唐朝对待这些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

生: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师: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想一想]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师:唐朝与各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请同学样认真看课本并完成下表:

民族 吐蕃 (藏族的祖先) 生活区域 青藏高原 与唐的关系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唐玄宗:“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方式 和 亲 回纥 (维吾尔族的祖先) 色楞格河 流域 南诏 云南苍山洱(彝族、白族的祖先) 海一带 靺鞨 东北地区 册 封 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生:完成表格。

教师补充:①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了西藏,西藏也派人到长安留学,学习汉族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聘请汉人到西藏掌握文书,传授知识。文成公主进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献。藏族人

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以敦睦蕃、唐关系,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在蕃、唐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双方的和平友好不断增进。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次的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③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以后,双方友好往来更为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就为十三世纪西藏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打下了基础) 小结:

(家字图案)

[过渡]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但是巩固统治还需要选取一批有能力的人才来为国家效力才行,那么唐朝时期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科举制度。

[板书]二、隋唐的科举制度

师:顾名思义:什么是科举制?

生:科――分科考试 举――选拔官吏

师:科举制就是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拨官吏的制度。请思考:科举制诞生前,政府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取官员的?

“恩荫”: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bì]: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

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

请思考:

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什么样的弊端?

? 总结:出身豪门权贵家庭(注重门第),地方官员和豪门权贵推荐;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选官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隋朝】

(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隋文帝、隋炀帝】

(3)、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荐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科举制诞生: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A、唐太宗重视科举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

精品: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mj16wkdg7zlrl1b2w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