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xx?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
称量固体 加热液体 过滤 稀释浓硫酸 选A 21.(xx?北京)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目的: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方案: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实验目的: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实验方案: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实验目的: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实验目的: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实验方案: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选B 25.(xx?北京)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选D 31.(xx?北京)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与氧气接触 .
实验2:研究CO2与NaOH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Na2CO3固体,C中NaOH固体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 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
解:实验1: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通过这个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2H2O22H2O+O2↑;与氧气接触.
实验2:A中的稀盐酸与B中的Na2CO3固体反应可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验证了生成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要证明CO2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可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说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说明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与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
故答案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32.(xx?北京)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5、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加入稀盐酸 加入澄清石灰水 加入CaCl2溶液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NaHCO3溶液 现象Ⅰ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NaOH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现象Ⅱ 溶液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 CaCl2 .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 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
解:(1)②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Ca(OH) 2+Na2CO3=2NaOH+CaCO3↓;2+Na2CO3=2NaOH+CaCO3↓;(2)【实验1】由表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氢
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又由表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故答案为:CaCl2;CaCl2 和NaOH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2】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把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即可,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3)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一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二是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