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班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还分析了学生上学期末试卷计算题解题的情况,我认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等于知识加经验加智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的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对学习者而言,学会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掌握了计算器是外在的工具,计算技能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你只能掌握了按哪几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能,你就明白了“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计算能力是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在第一学段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1、课题的界定: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
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七、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1、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每天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