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检测】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之后 又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了一个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命题,赋予了其新的境界,并沿用至今。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的沿用,说明( )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我们要在全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沿用及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说明( )
A.传统文化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B.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敢于否定一切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3.2012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喜剧演员巩汉林 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的发展首先是继承,要把遗失的文化拾回来。下面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人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 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诞生了《诗经》《尚书M春秋》 等优秀文化作品。据此回答5、6题。
5.由此可见( )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多种思想观点的对立、争论是《诗经》等作品产生的源泉和动力 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6.《诗经》等文化作品的产生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当时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的时期。这表明( ) ①经济是基础,决定着文化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③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④社会制度的更替能影响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教育本身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③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一切成就的唯一标志 ④教育方式不断变革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8. “智能”、“海量”成为新型技术手机的共同特点,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融合各种形式信息的交流,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 )
A.科学技术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的联系日益密切 D.网络技术使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9.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 这说明( )
A.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5
10.目前我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不少,但有力弘扬中华文明精华的优秀作品不多,还没有真正做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启示我们 ( ) A.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1.古代的诗歌,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12.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至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真研究“张良取 履”等掌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从“鞋文化”到“文化鞋”,体现了( )
A.继承与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B.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13.“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2012年的“拦 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的发展 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16.2012年4月15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巨匠达?芬奇诞辰560周年的纪念日,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 ( ) A.思想运动推动文化发展 B.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教育在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D.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17.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 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四书等中国文化的“元典型”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 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 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来源:学*科*网] 6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18.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 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私塾是古代中国最基础的 教育制度,就是因为有了私塾,才使得《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典籍得以广泛流传。由此可见( ) A.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B.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教育方式决定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20.下列关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具体方式 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影响 ③教育方式的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④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1.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2.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7
答案:
l.C 2.C 3.A 4. C 5.B 6.D 7. D 8。A 9。B
12.C 13.D 14.B 15.A 16.B 17.B 18。B 19. C 20. A
21.①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 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④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2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