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说课稿
《色彩构成》说课稿
一、课程性质、目标
性质: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设计艺术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色彩构成的作用与意义,
理解并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作用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内容的设置及课时安排 1.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需要,我们将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切割,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加以优化处理和整合,形成三个模块。 分模块教学 色彩对比 色彩调和 色彩情感 2.课时安排:
1. 色彩对比 12学时
2. 色彩调和 12学时 3. 色彩情感 12学时 共计36学时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懂得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
1 / 4
色彩构成说课稿
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五、学情及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没有绘画基础,个别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但基础不扎实,且无设计经验。 教学理念:
1. 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建立在对工艺美术类各专业的设计师、助理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课程内容由浅至深,并针对每个环节设计课程作业。
2. 教师、学生角色转换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教师根据具体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通过阅读教参书籍、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加以指导的形式完成任务。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材分析
《造型设计基础.色彩构成》从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情感三部分来研究色彩构成的基础理论、技法和应用规律,注重构成设计的基础训练与在各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本书在编写过程在中注重总结教学经验,遵循教学规律,在图例和文字处理上注重简洁明了,直观通俗,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内容由浅入深,难度适中,易于自学。 1.教材
《造型设计基础.色彩构成》 张玉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参考教材
2 / 4
色彩构成说课稿
陈琏年,《色彩构成》西南师大出版社
张小鹭 戚跃春《色彩构成》 湖南美术出版社
马克辛,《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
七、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重点:
1、能掌握构成中对比的知识,并能加以设计和创新;
2、提高学生色彩调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色彩配置的想象能力; 3、能够运用色彩感情知识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综合运用,并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 2.课程难点:
色彩构成当中最基本对比的手法,色彩的联想与运用;色彩构成的调和能力
八、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创意训练,范画讲解,课堂动手训练,实物分析
2. 多媒体手段进行优秀作品观摩、赏析,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与
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以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评、指导为主,通过练习提高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指导教学,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效果。
4. 教师与学生均重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堂训练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堂课均做到训练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形式中互相学习借鉴,真正的学到知识,得到实际的训练。 九、学法
学法:激励学生课内课后勤练习,多观摩多交流多赏析,使学生的手绘技法熟练程度和设计鉴赏水平明显提高,进而开拓视野,活跃设
3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