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篇:心有灵犀一点通
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是一种情与理的升华。我们一旦有了感悟力,就能在风光旖旎、山岳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啁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同时能过滤、沉淀出人生的质地,透视出人生的哲理。
“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还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感悟,甚至还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对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技法点击〗
一般学生总是过低地估计自己,以为自己是中、差生,写好文章是优等生的专利。其实灵气、文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入微感觉从生活之树上摘下来的果实,是每个人独特的心灵感受在笔下绽开的花蕾。下面以“感悟大自然”为题进行构思说明。
一、发散拓展。这是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广阔空间。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把整体形象多向分解,“化概念为物象”。要从话题的材料中生发灵感,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吟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客乃大”。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大自然如此丰富多彩,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灵性的呢?
二、化大为小。细处看,滴水之光见太阳。“细处”可以是细微之物。贾平凹从一块丑陋的小石头上,看出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揭示了我们在人才观的世俗偏见,于是他的《丑石》便有了个性化的感悟,有了非凡的影响。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就是要善于“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
体充实的佳作。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写,才能为写“悟”打下基础。
三、强化意象。在写作构思中,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就是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力求意象的和谐统一,当象与意达到契合状态时,作文构思就完成了关键的一步。
四、升华主旨。是指在议论、抒情中突出主旨或升华主题。对大自然的感悟,要由感而悟,不要有感无悟。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一定要有较深的意蕴,给人一定的启迪。 王浴海先生对“感悟”有一段精辟的言论,特照引如下:
“空山鸟语,础润月景,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颦,一笑,一丝,一线,一思忖,一闪念,都可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自我活生生的思想在深层。”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何愁写不出具有丰厚文化意蕴的美文佳作?
〖教你一招〗
用警策性语句升华主题
○原文摘引
温暖的阳光
……
我那么激烈地反抗妈妈,她妈妈不会轻易饶过我吧,那一次,她温和地批评我,我还三天没理她呢。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想了许多可能,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这时,我有说不尽的惭愧,啊,母亲,你永远是我的好母亲。 ○升格展示
抹不去的阳光
……
我那么激烈地反抗妈妈,她妈妈不会轻易饶过我吧,那一次,她温和地批评我,我还三天没理她呢。那么,妈妈究竟会有什么惩罚手段呢,我想了许多可能,没有想得妥当,只觉得有些口喝,便开门找水喝。打开门,我愣住了,妈妈正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呢。听见动静,她转过头不,我看见她一脸笑容,毫无怒色。她仰脸看着我,问道:“没哭?”我没着声。她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牛奶,递过来:“渴吧,牛奶既能解渴又能消气呢。”我接过牛奶,一饮而尽。
这时,一束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客厅,照在妈妈的脸上,只见她的脸有如绽放的鲜花,满面春风,显得特别地美丽。她挥手,理了一下散乱的鬓发,光依然停留在她的脸上。我的心突然一动,啊,母爱不正是这和煦的阳光吗,即使你恼怒它,厌弃它,它也依旧照拂着你。
啊,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 ○成功揭秘
原文将母爱比喻成阳光,写母亲不计较“我”粗暴的态度而依然精心呵护“我”,使“我”感受到母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立意不能算错,但过于一般化,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感知水平上,不能显示高中生应有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升格文增加母亲拂理鬓发、阳光在脸上拂之不去的细节,再以警策性语句“大爱无形,大爱无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作结,这就使文章超越了对母爱的一般性歌颂,有了哲理性的主题,对读者更具有启发意义。
升格篇的成功告诉我们,用警策性语句来提炼主题对于实现文章的深刻至关重要。所谓警策性语句,就是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语句。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只言片语,就可成为全篇的警策。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要用精警的语言来提炼和揭示主题,造成高屋建瓴、气势不凡之势。
〖中考链接〗 1.考题展示
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考题解析
这个话题内容很宽泛,可以谈自然美、艺术美,也可以谈美的人、美的事,只要与“美”有关即可。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香花野草,生活中种种催人泪下的感动,情感上的种种细雨微澜,皆可入文。只要抓住情思中的触发点,尽可能发挥。或记叙美人美事,或描摹山川美景,或抒发内心美感,或评价美文珍品……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得好。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感受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