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冬凌草及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张建鹏 尚霄丽 付向凌 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9期
摘 要:冬凌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冬凌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利用价值以及栽培技术即移栽准备、移栽技术、移栽后管理等技术,为冬凌草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冬凌草;栽培技术;利用价值
冬凌草(Rabdosiarubeszms Hara.),又名冰凌草、冰凌花、雪花草,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变种,因其植株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而得名。冬凌草起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济源王屋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植物种类繁多,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有1000多种,被称为王屋山“仙草”的冬凌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70年代,全国药材大普查,河南省医学研究所张覃沐教授在济源首先发现冬凌草, 1977年,冬凌草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编入《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土特产大全》将冬凌草列为济源王屋山唯一特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凌草具有清咽排毒、抑制肿瘤,润嗓清喉、舒胃健脾、健身延年,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独特功效,被誉为中华之神茶。现将其植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冬凌草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一般高30~130cm。叶对生,有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棱状卵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骤然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上表面为棕绿色,有腺点,疏被柔毛,下表面淡绿色。茎直立,茎高30~100cm,最高150cm,地上茎部分木质化,中空,基部浅褐色,上部浅绿色至浅紫色;无毛纵向剥落,茎上部表面红紫色,有柔毛;质硬脆,断面淡黄色。根系庞大,单墩毛根达200~1000条,可有效地固结土壤。冬凌草的根系为浅根系,多分布在0~20cm的土壤表层中,呈水平状纵横交错。聚散花序3~5花。 1.2 生物学特性
冬凌草属阳性耐阴植物,略喜阴;抗寒性强,既能耐-20℃的低温,又能耐50℃的高温,适宜温度为25~30℃,10~40℃适合生长。温度低于5℃基本停止生长。萌蘖力强,耐干旱、瘠薄,即使夏季土壤含水量低于4%,冬凌草仍能够生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砂质壤土、pH值6.5~8.0,冬凌草生长最佳。花期8~10月,盛花期9月,开花适宜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60%~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