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题型十一 图像组合判断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二模)下列装置图或曲线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如图1所示,用0.1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其中实线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某温度下FeS、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所示,纵坐标c(M)代表Fe或Cu的浓度,横坐标c(S)代表S的浓度。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Fe和Cu的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首先沉淀的离子为Fe C.如图3所示,用0.1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当pH=7时:
-1
-1
2-
2+
2+
2+
2+
2+
2+
2-
-1
c(Na+)=(CH3COO-)>c(OH-)=c(H+)
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5.5左右 答案 C
解析 A项,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醋酸时,随着加入氢氧化钠的量的增加,醋酸会电离出一部分氢离子,所以出现的pH值突越要缓慢,错误;B项,依据图像分析可知,硫化铜溶度积小于硫化亚铁,同浓度Fe
2+
2+
-1
3+
和Cu的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先析出的沉淀是硫化铜,错误;C项,反应后溶液pH=7,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用0.1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c(H)=c(OH),则c(CH3COO)=c(Na),得到当pH=7时:c(Na)=c(CH3COO)>c(OH)=c(H),正确;D项,分析图像可知铁离子完全沉淀的pH约为3.7,加入氧化铜可调节溶液pH,到pH=5.5时铜离子会沉淀,应调节溶液pH小于5.5,错误。 2.(2018·南京市高三三模)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
-
+
+
+
-
-
+
-
-
+
-1
-1
2019年
A.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图丙表示25 ℃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 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 ℃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 B
解析 图甲中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低,所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溴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溴离子和银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定值(Ksp),则在图乙中在曲线上的点都代表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B正确;酸越强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越快,所以由图示得到,醋酸的酸性强于HX,所以HX的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小于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选项C错误;由图丁得到,t时刻不是生成物的量最大的时刻,应该是反应达平衡以后生成物的量最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最高,所以不是t时刻的转化率最高,选项D错误。
2019年
3.(2018·江苏省百校高三12月大联考)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甲表示t1时刻增加反应物浓度后v正和v逆随时间的变化 B.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 在两种条件下物质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
-1
-1
C.图丙表示25 ℃时用0.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01 mol·L HCl溶液时pH随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
D.图丁表示电解精炼铜时纯铜和粗铜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A项,增加反应物浓度后,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但刚开始,生成物浓度不变,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逐渐反应达到平衡,正确;B项,2SO2(g)+O2(g)
-1
2SO3(g) ΔH<0反应为放热反应,与图像不符,图中反应为
-1
吸热反应,错误; C项,25 ℃时用0.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01 mol·L HCl溶液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 mL时会发生pH的突变,图像未体现,错误;D项,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的金属除了铜,还有铁、锌等,阴极只析出铜,因此纯铜和粗铜的质量变化与图像不符,粗铜溶解的质量与纯铜增大的质量不等,错误。
4.(2018·江苏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2019年
A.图1表示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B.图2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
-1
-1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答案 D
解析 A项,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快的是盐酸,所以曲线Ⅱ为醋酸,曲线Ⅰ为盐酸,a点氢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强,错误;B项,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pH大于1,而图2中酸初始的pH为1,不相符,错误;C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
3+
-1
正向移动,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错误;D项,由图像可知,pH在4左右Fe完全沉淀,所以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正确。
5.(2017·徐州市高三模拟)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1表示平衡2NO2(g)
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3+
B.图2表示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采用加入CuO调节溶液pH到4~5
C.图3表示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则碱性:MOH>ROH
D.图4为KNO3和NaCl溶解度曲线,若除去NaCl中少量的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后,再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NaCl 答案 B 解析 2NO2(g)
3+
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平衡正向移动,c(N2O4)变大,故A错误;根据图示pH为4~
2+
3+
5时Fe完全沉淀,Cu不沉淀,所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可采用加入CuO调节溶液pH到4~5,故B正确;图3表示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则碱性:MOH<ROH,故C错误;除去NaCl中少量的KNO3,可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故D错误。 6.(2017·淮安市高三调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2019年
A.图 Ⅰ 表示反应A+B===C+D的ΔH=(a-c)kJ·mol
B.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图中a点对应温度高于b点 C.图Ⅲ表示N2+3H2
2NH3的v逆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知t1时刻可能减小了容器内的压强
+
-
-1
D.图Ⅳ表示向醋酸稀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中p点pH大于q点 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图Ⅰ,反应A+B===C+D属于放热反应,ΔH=-(a-c) kJ·mol,错误;B项,根据图Ⅱ,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图中a点对应温度低于b点,错误;C项,根据图Ⅲ,t1时刻,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能减小了容器内的压强,正确;D项,根据图Ⅳ,向醋酸稀溶液中加水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p点酸性比q点强,pH小于q点,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7.(2017·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1
A.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FeS)>Ksp(CuS) B.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