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慈溪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9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3:3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百姓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必须紧扣文本话题,从上下文的语意、关联词的衔接呼应去思考。另外,补写句子最核心的东西是抓住话题中心,瞻前顾后,注意前后呼应。本题的话题中心是讲冷饮也就是古代的“冰食”的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第①句前后讲的是“冰食”的名称,及相关史书和诗文记录。所以第①句可填“有史记载的储冰”;第②句从后文“冰块几乎成了只有皇帝或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及前文“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藏冰很难”可推测“储冰”的成本极高,故第②句可填“成本极高”;第③句说到了清朝,冰块已经非常普及了,从“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需数文钱,购一巨冰”可得知:冰块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6.阅读下面某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概括“学校德育处”在助学金申请工作中的职能,不超过15个字。

(2)从“精准资助”角度评价“两审核一公示”的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答案】6.(1)审核资助申请,公示资助对象。

(2)①“两审核一公示”可确保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资助②班主任可直接发现需资

助的学生:③德育处可确保资助对象符合政策要求:④校内公示接受全校监督,杜绝徇私舞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中的归纳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因此语言必须简洁。第(1)题,首先仔细观察流程图,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流程图中,与“学校德育处受理”相连接的有两个框:一个是“学校班主任受理",另一个是“校内公示”。由流程图可以看出,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中请受理通过之后,提交学校德育处受理,德育处不通过的话就返还给班主任;如果通过了就在校内进行公示。由此可得出学校德育处在助学金申请工作中的职能为:审核资助申请和公示资助对象。

第(2)题,“两审一公示”,指的是班主任先审核一次,学校德育处再审核一次,通过后再在校内进行公示。结合班主任、学校德育处的工作内容,以及公示的作用和意义,结合“精准资助”进行回答即可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7年在慈溪上林湖窑址出土了一件罐形青瓷墓志,器身筒形有圈足,罐内有“光启三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等铭文,说明至迟在晚唐上林湖地区已有贡窑。贡窑生产进贡的青瓷,都是精品,没有别的特殊地方。唐朝廷内库藏有“纹如乱丝,其薄如纸”的青瓷酒杯。1987年陕西扶风法

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更证明了越窑向唐朝廷进贡优质青瓷的事实。可见,唐秘色瓷的“秘色”乃精品之义。关于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秘色瓷,北宋赵令時说“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之用,故云秘色”。上林潮后司岙五代窑址曾发现官样刻花碗瓷片,图案繁缛,饰以龙纹、褐彩等,这在其他普通窑址中极难见到。这一时期的秘色瓷专指此类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层贵族专用瓷。宋以后,越窑衰落,李日华云“南宋时,余姚(今慈溪)有秘色瓷,粗朴而耐久”,陆游记曰“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似余姚县秘色也”。自此,秘色瓷成了类越青瓷的泛称。

(摘编自虞浩旭《试论“秘色瓷”含义的演变》)

材料二:

最早写诗赞美秘色瓷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881),他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那么秘色瓷始烧于何时呢?秘色瓷能得到当时诗人的赞誉,应是在它出现一段时间以后。在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中,除2件漆平脱瓷碗色青黄外,其余均呈青绿或湖绿色,釉色纯正润泽,造型精雅庄重,显示出烧制技术的成熟。因此,在其之前还应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据现有实物资料看,九世纪以前越窑瓷器出土量少,说明生产规模极其有限。从九世纪初开始,越窑纪年瓷器大量出现,制作技术大有进步,原料加工精细,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质量显著提高,具备了烧制秘色瓷的基本条件。另外,中唐以后越窑瓷器已作为贡品贡奉唐王朝,尤其是慈溪上林湖出土的唐光启三年(887年)铭罐形墓志中有“贡窑”二字,更印证了史料有关的记载。越州贡奉朝廷的瓷器,是越窑青瓷的精品,即秘色瓷。据此估算,越窑秘色瓷约在九世纪中叶出现了。

(摘编自孙新民《越窑秘色瓷的烧造历史与分期》)

材料三:

秘色瓷多用青绿色釉,细腻的胎质晶莹润泽,如静谧湖面一般。法门寺塔出土的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就是这样的代表。这只瓷瓶造型端庄规整,线条优美,通体明亮泛绿,瓷化程度极高。同一批出土的越窑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和秘色瓷盘,通体施有青绿色的釉,釉色均匀光洁,莹润饱满,器形规整。在灯光下,碗和盘内明澈透亮,玲珑剔透,“无中生有”,恰似一汪清水留于碗内或盘内。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在烧制前,工匠巧妙地将器物底部设计成微微向内部凸起的造型,这样便使碗或盘的底部形成了一个微小弧面,再配以青绿透明的光滑釉面,就使得碗或盘的底部成为一个类似凸面镜的构造,从而让光产生了散射,形成了神奇的视觉观感。这便是秘色瓷能产生“无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原因。秘色瓷的釉色含蓄质朴,蕴含着坚韧容忍的文化意味,与中庸之道不谋而合。秘色之青可融人为于自然,亦可融自然于人为,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摘编自付少飞《揭秘千年珍宝——秘色瓷》)

7. 下列对材料中“秘色瓷”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秘色瓷是青瓷中的一种类型,“秘色”的含义在历史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就瓷器品质而言,有时就使用群体而言,有时就釉色品相而言。 B. 秘色瓷的始烧时间可以追溯到九世纪中叶,此时人们开始使用匣钵装烧,这使瓷器质量显著提高,精美绝伦的瓷品,获得了诗人陆龟蒙的赞誉。 C. 秘色瓷胎质细腻,多用青绿色釉,光洁莹润,能产生“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神奇视觉效果,表现了中国古人工巧胜自然的艺术和文化追求。

D. 秘色瓷的出现是越窑青瓷烧制技术成熟的标志之一,晚唐上林湖地区贡窑生产进贡的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代表了史上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浙江慈溪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9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1is3i5507916095eiv3gyk618jsm007y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