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慈溪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9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7:0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天空依旧恢复了沉闷的铅色,梧桐村显得格外的冷落。金黄色的稻田被风吹着,掀起了很自然的波浪。一阵鸟噪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层层叠叠的山岭逶迤着,遥遥与天海相接。村后远远的一间茅草房,孤独地立在半山坡上。竹笆门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微微地喘着气,一手牢牢地把住门边,摩挲着老眼,不转睛地向着远处凝望,好似在等待着什么。看她站立在那里的样子,显然身体非常衰弱,脸上堆满了皱纹,露出很高的颧骨;瘦削的耳朵上还垂着一对小小的耳环。她的背有点驼,斑白的头发,荒草般纷披在前额。她穿着一件补丁重重的衣服,从袖子里伸出来的那只手,颜色青灰,骨头血管都露在外面。

她倚着门枋,身子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地颤抖。后来她把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槛上坐下来了。她深深地蹙着眉头道:“毛儿出去一天一夜,为什么都不回来呢?”说着,又抬起头来望了一望。

直到坡脚朱家吃过了晚饭,窗外吹过一阵风,天气渐渐凉起来,外面冷清清地只有点点的星光在黝黑的天空中闪烁的时候,朱三的媳妇跑到那个老太婆家门口,只见她还坐在门槛上,口里吐着微弱得听不清的声音,仿佛是说:“毛儿,怎么你还不回来?”

(选自蹇先艾《蹇先艾短篇小说选》,有删节)

10. 作者是如何交代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的? 11.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2. 简析骆毛这一人物形象。

13. 这篇小说的悲剧性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骆毛、村民、母亲三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采用先声夺人的叙述方式,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刻画了一个

贫穷潦倒、被人算计的农民形象。②通过对比手法,呈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两个阶层水火不容的矛盾冲突。文章将骆毛的外貌和语言与周德高的外貌特点、身份地位进行比较,表现出了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

11. ①画线句通过“沉闷的铅色天空”、“冷落的梧桐村”、“孤独的一间茅草房”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肃杀、冷寂的氛围。②在情节上,由骆毛对老母的惦念过渡到母亲的出场,丰富了文章内容。③“鸟噪”以及幽深的竹林里的“关帝庙”,暗示了天理和正义被抹杀,罪恶与血腥还在猖獗。

12. ①穷困潦倒、一贫如洗;②嫉恶如仇、敢于反抗;③心地善良、懂得孝顺。 13. ①骆毛的悲剧是“阿Q式”的悲剧。他虽然嫉恶如仇、敢于反抗,但反抗的方式就是偷一点雇主家的东西,嘴上骂两句。其悲剧根源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没文化,没有意识到受压迫的根源:只靠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②村民们,是一群麻木不仁的好事者,他们同样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但是,面对同处在同一个阶层的人遭受算计,他们没有帮助、援助,而是愚昧地跟着看闹热,是典型地“看客”。

③骆母:风烛残年、怜爱儿子,是一个可怜的女性。她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只是一味的担心和牵挂。她身上有着旧社会下层妇女的特点:贫穷、可怜、善良、衰弱和软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品中重要事件发生原因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整体阅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分析作者是如何交代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的,换句话说骆毛被处“水葬”的缘由是什么?作者是用

什么方式呈现给读者的?首先从原文可知:骆毛被退佃后,一气之下,便去偷一脸横肉的那个大绅粮——周德高家的东西,结果什么也没有偷到,反被周家的家丁逮住了。作者一开头,采用先声夺人的方式 “老子算是背了万年时,偷周德高家没有偷到,偏偏遭你们逮住了,真气死人!”把读者的注意力深深地吸住,并刻画了一个贫穷潦倒、被人算计的农民形象,他嗓音嘶哑而粗鲁,一张像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地没有肉,几根骨架子包着一层皮。头发虽然零乱,却缠着青布套头;套头下面,那一对黄色的眼睛睁得很大,放出愤怒的光。这个生活在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发出来自己愤怒的呐喊。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文章画线句的理解和分析,品味环境描写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分析画线句的含义,要密切联系上下文,吃透内涵;或者根据其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去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分析句子一定要紧扣文中相关语段分析,进行整体把握。本题要求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思考的角度应着力于小说三要素的综合分析,即这个环境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凸显了人物怎样的身世、心理;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对情节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主题揭示有什么作用等等。用简洁文字概括为:通过“沉闷的铅色天空”、“冷落的梧桐村”、“孤独的一间茅草房”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肃杀、冷寂的氛围。在情节上,由骆毛对老母的惦念过渡到母亲的出场,丰富了文章内容。而“鸟噪”以及幽深的竹林里的“关帝庙”,暗示了天理和正义被抹杀,罪恶与血腥还在猖獗。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主

要是从作品中找出表现他特点的语句,如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更要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的特点。另外一点,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我们多是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时结合主题去分析题目。题目要求简析骆毛这一人物形象,要注意运用形容词或四字短语去归纳。从他的外貌特点以及家庭的状况,可概括出:穷困潦倒、一贫如洗;从他对家丁及周德高的怒斥以及行为反抗来看,可概括为:嫉恶如仇、富有斗争精神。从他对母亲的牵挂和担忧来看,这是一个心地善良、懂得孝顺的儿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理解和探究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整体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立场等;然后,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本题要求从“骆毛、村民、母亲三个角度”探究小说的悲剧性。从骆毛来看,虽然嫉恶如仇、敢于反抗,但反抗的方式就是偷一点雇主家的东西,嘴巴上大骂周家,手脚做一点反抗,但因为自己的单纯,却反遭算计,被活活水葬。其悲剧的根源还是小农经济的束缚和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没文化,只靠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改变自己被欺压的命运的。他的悲剧是阿Q式的悲剧;从“姑娘搀着母亲,奶奶牵着小孙女,媳妇背着娃娃,站在路旁,有的抬起头,叹息着;有的皱起眉毛;有的露着苦脸,口都不敢开。有些老太婆们呢呢喃喃地念起佛来了。中间有几位年老的庄稼汉大踏步地紧跟着行列走。跼蹐不安的群众,完全不管汗的味道,总是在肉阵中前前后后地挤进挤出,你撞着我的肩膀,我踩着你的脚跟,连一分钟也没有安静过”等看出村民们,都是一些好事者,是麻木不仁的看客,他们同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而骆母,风烛残年,怜爱儿子。她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只是一味的担心和牵挂。她身上有着旧社会下层女性的特点:贫穷、可怜、善良、衰弱和软弱。

浙江慈溪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9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1is3i5507916095eiv3gyk618jsm007y1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