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并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第一部分“民间美术的界定”和第四部分“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法选择: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采用欣赏与评太述、引导与启发、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程资源开发:
影像、地方美术资源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学生准备:收集民间美术图片资料、相关民间美术的课外书籍、腾冲本土美术的相关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其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吗?由此导入课题。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 感受优秀作品画面气息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愉快接受课题。
二、新课教学(时间:35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
(二)、就民间美术的五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剪纸、刺绣、年画、玩具、民间雕塑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造型上的分类(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
(三)、分析作品,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1、造型质朴、色彩艳丽; 2、实用性极强 ;
3、有很强的寓意性与象征性 。
(四)、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 . 1、浅层精神内涵: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 2、深层精神内涵: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
三、课堂小结,系统化教学内容。(时间:3分钟) 四、结束语,德育渗透(时间:2分钟)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领略民间美术的种类、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效果分析: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首先,
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融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活动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比以前更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养。其次,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