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涂塑管应采用削刀削成轻内倒角。
⑷管端、管螺纹清理加工后,应进行防腐,密封处理,宜采用防锈密封胶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缠绕螺纹,同时应用色笔在管子上标记拧入深度。
(5)不得采用非衬塑可锻铸铁管件。
⑹管子与配件连接前,应检查衬塑可锻铸铁管件内橡胶密封圈或厌氧密封胶,然后将配件用手捻上管端丝扣,在确认管件接口已插入衬(涂)塑钢管后,用管子钳按表115—3的规定进行管子与配件的连接(不得逆向旋转)。
⑺管子与配件连接后,外露的螺纹部分及所有钳痕和表面损伤的部位应涂防锈密封。
⑻用厌氧密封胶密封的管接头,养护期不得少于24h,其间不得进行试压。
⑼钢塑复合管不得与阀门直接连接,应采用黄铜质内衬塑胶内外螺纹专用过渡管接头;钢塑复合管不得与给水栓直接连接,应采用黄铜质专用内螺纹管接头。
C 沟槽连接
⑴沟槽连接方式可适用于公称直径不小于65mm的涂(衬)塑钢管的连接。
⑵沟槽式管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沟槽式管接头的工作压力应与管道工作压力相批配。
⑶衬塑复合钢管,当采用现场加工沟槽并进行管道安装时,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13 页
①应优先采用成品沟槽式涂塑管件。
②连接管段的长度应是管段两端口间净长度减去6~8mm断料,每个连接口之间有3~4mm间隙并用钢印编号。
③应采用机械截管,截面应垂直轴心,允许偏差为: a.管径≤100mm时,偏差≤lmm; b.管径>125mm时,偏差≤1.5ram。
④管外壁端面应用机械加工1/2壁厚的圆角。
⑤应用专用滚槽机压槽,压槽时管段应保持水平,钢管与滚槽机止面呈90。;压槽时应持续渐进,槽深应符合表卜5-4的要求;并应用标准量规测量槽的全周深度,如沟槽过浅,应调整压槽机后再行加工。
⑥与橡胶密封圈接触的管外端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划伤橡胶圈或影响密封的毛刺。
⑷涂塑复合钢管的沟槽连接方式,宜用于现场测量、工厂预涂塑加 工、现场安装。
⑸管段在涂塑前应压制标准沟槽,涂塑加工应符合CJ/T120《给水涂塑复合钢管》的有关要求。
⑹管段涂塑除涂内壁外,还应涂管口端和管端外壁与橡胶密封圈接触部位。
⑺衬(涂)塑复合钢管的沟槽连接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①检查橡胶密封圈是否匹配,涂润滑剂,并将其套在一根管段的末端;将对接的另一根管段套上,将胶圈移至连接中央。
②将卡箍套在圈外,并将边缘卡入沟槽中。
③将带变形块的螺栓插入螺栓孔,并将螺母旋紧;应对称交替旋紧,
第14 页
防止胶圈起皱。
⑻管道最大支承间距应注意: ①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②不得支承在接头上。
⑼沟槽式连接管道,无须考虑管道因热胀冷缩的补偿。 3.2 给排水调试方案 1 调试前的试验 ⑴水压试验 室内给水系统:
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不小于0.6Mpa。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直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⑵灌水试验
排水管道在封闭前进行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在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⑶系统冲洗
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给水管道以系统最大设计流量或不小于1.5m流速进行管路冲洗,直至出口处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为合格。消毒使用每升水中含有20~30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应滞留24小时以上。消毒后在进行冲洗。
第15 页
⑷通水试验
①给水系统: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全部达到额定流量。
②排水系统:按给水系统的1/3配水点同时开放,检查各排水点是否畅通,接口处有无渗漏。
⑸通球试验: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 ①试验用球:外径为试验管径2/3的硬质空心塑料小球。
②试验方法:立管;在立管顶端将球投入管道,在底层立管检查口处观察,小球顺利通过。水平干管;在水平干管始端将球投入、冲水,将球冲入引出管末端排出,在室外检查井中将球捡出。 ③应分系统,分支路进行试验。 2 给水系统调试 ⑴系统要求
a.室外给水管道、室内给水管道等,工作介质为液体的管道一般应进行水冲洗,如不能用水冲洗或不能满足清洁要求时,可采用空气进行吹洗,当应采取相应措施。
b.水冲洗的排放管必须接入可靠通畅的排水管网,并保证排泄物的畅通和安全。排放管的截面不应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的60%。 c.冲洗用水采用城市给水管网接入的饮用水。
d.水冲洗应以管内可能达到的最大流量或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 e.水冲洗应连续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则以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 口处的透明度目测一致为合格。
f.饮用水系统冲净污物后,按氯粉:水=20g:1m3比例加入氯粉消毒,
第1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