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课题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2:55: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广场、社区俱乐部、文艺大篷车下乡巡演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看来,学会表演也是新世纪新公民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

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个纷繁而严峻的课题。一些语文老师反映:课文已经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一些学生也问: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课?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一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过多的课堂讲授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成为教改的突破口。

这时把课本剧引入课堂教学,让人眼前一亮。课本剧深受学生和教师青睐,正是因为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学生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确立了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不失为一种新的“理解哲学”的体现。

二、 研究的理论依据

提倡课本剧和学生演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依据。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他认为艺术教育可以作为人格修

养的手段,乃至作为人格完成——达到“仁”的境界的一种功夫;艺术教育可使蕴藏于生命深处的“情”得以发掘出来,使生命得以充实。从某种意义上看,课本剧以及学生演剧也当被视为艺术教育!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指出“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陶行知先生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演课本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原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的几十年里,亲自为学生制定并实行了一套全新的学生作息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让学生在晚间进行各种文娱活动。他认为,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促使其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的“个性发展”与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真是不谋而合。

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高雅的艺术鉴赏情趣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为目的的教育。语文素质教育具有广泛性,它除了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外,还包含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现代人格素质和智力素质、审美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体系。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语文素质教学呢?当然离不开课程教学,但我认为,仅仅在课堂上听听读读、说说学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就必须进行改革,就必须在原来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以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以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特征的活动课程。

三、 概念的界定和文件综述

课本剧是选取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经过戏剧形式的再创造,集创作和表演于一体的儿童戏剧。课本剧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其它综合素质

的培养,起着课堂与书本无可比拟的作用。课本剧的排练与表演,是一种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运用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走向创新,不失为一种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要体现这三个相互渗透、立体上升的立体化教学设计理念,特别是要把隐性的要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靠教师的繁琐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是不能奏效的。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而课本剧,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语文实践。

四、 研究内容和目标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唤醒师生的生命感、价值观。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引导师生自编、自排、自演课本剧,进而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活化作品的人物,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五、 研究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甚至顶撞,绝不强制压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各抒己见的口才训练氛围。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究课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3pt8ka522cg5h8ins237lyd0yjij015u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