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仿真教学软件,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替进行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的货代业务操作与训练。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融“教、学、做、考”为一体,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置于仿真或全真的项目任务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应的国际货代业务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2)课证融合法
本课程深入实施“课证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国际货运代理岗位职业标准、国际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考证内容紧密结合。从教材、大纲、授课计划到授课内容、考核方式,全面融入“双证”教育理念,以教促考,以考促教,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毕业,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
(3)工学交替法
本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运用基于工作流程的国际货运代理仿真教学软件,通过电脑模拟操作训练,以案例和仿真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完成货代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向动手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进行国际货运代理实战训练,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思考与操作相结合。
(4)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实施的案例教学分为两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一是讲解型案例。即将案例教学融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之中。这类案例通常是针对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又称“知识点案例”;二是讨论型案例。即将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讨论的主题,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讨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教师加以点评。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国际货代实际案例,使其能够接触和感受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真实境况,有效缩短行业实际与课
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克服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
(5)情景教学法
充分使用虚拟企业、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动漫方式展示,让学生扮演国际货代业务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开展一些货代工作,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增加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能够尽快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的全过程,了解并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国际货代工作。
(6)教科研结合教学法
教师申报和立项的各级各类与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的教改教研和科研项目,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工作;也可组织学生对当地国际货运代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评价方法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为货运代理业务为目的,形成性考核占5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50%。过程性考核包括:书面作业(10%)、项目完成情况(20%)、个人课堂表现(10%)、业务实训(10%)。如表2所示。其中项目完成情况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表2 课程评价考核表
序号 考核内容 书面作业 课堂报告项目完成情况 形成性评价 个人课堂表现 业务实训 终结性评价 最终成绩 期末考试 迟到 材料准备,视频设计 考试、考查 100 表3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业务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评价表
随堂考核 阶段考核 课堂考核 10 20 50 考核标准 作业认真正确率 主动 考核方式 作业成绩 随堂考核 分值 10 10 序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1 国际货代作业的准备与实施 涵盖主要程序环节,清楚各环节角色分工 实训报告 4 2 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条理分明,分析严密,内容完整 调研报告 总结报告 讨论评分 4 3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法律纠纷 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有法律依据 4 4 国际货运代理订舱处理 背景资料设计逼真,订舱数据真实、可行、完整 实训报告 4 5 国际货代单证的准备与管理 单证填制完整准确、小数点大小写等细节不出错 单证作业 4
3.教学条件
(1)教师任职条件
本课程实施“双元双师”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培养和遴选,形成优秀的教师职业人队伍(校内专任教师)和优秀的国际货代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并且所有专任教师均取得双师资格,具备双师素质。课程教学团队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等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国际货运代理准职业人。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团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应合理。同时,授课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和实践操作引入教学,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专任教师 需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货运代理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外贸及货代工作经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企业工作流程;熟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发展现状、业务范围、岗位职责与标准,能够熟练操作国际货运代理各项业务;并且能够娴熟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课证融合
教学法、工学交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实践。
2.兼职教师 在国际货代及外经贸企业的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工作的货代职业工作人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国际货运代理职业资质,能够熟练进行国际货代流程中的接单、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内容的操作示范教学。
(2)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并完善本课程的校内实训场所,包括实训室、实训设备及实训软件,以满足课堂仿真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克服困难,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开展工学结合,以满足国际货代全真实践教学的需要。
(3)企业教学资源条件
足够数量的企业实际业务案例、函电、真实业务单证和实际岗位训练资料等。
4.教材编选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学时安排编写相应教材。
(1)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情境显现、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工学交替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相关技能;
(3)教材应既突出应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技能操作。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