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6:3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探究归纳

阅读教材P5~P7,思考并填空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

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2)结构特点

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②递变性:从Li→Cs,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3.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

例如,都能与氧气以及水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锂与氧气反应:4Li+O2=====2Li2O。 ②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Na2O2。

③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④钾与水反应:2K+2H2O===2KOH+H2↑。 (2)结构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

例如,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写出化学式):

锂只生成普通的氧化物Li2O;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普通的氧化物Na2O或过氧化物Na2O2(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

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自我测评?———————————————————(做一做) 1.判断正误:

(1)碱金属元素(R)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R2O。(×)

分析: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时,Li一定生成Li2O;Na生成Na2O或Na2O2;K、Rb、Cs可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1

(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思考:

-3

(1)碱金属单质Li、Na、K应该如何保存?(已知煤油的密度为0.8 g·cm)

提示:碱金属均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故应密闭保存;钠、钾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与煤油发生反应,因此可保存于煤油中。但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中。

(2)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分析,同主族元素Mg和Ca的活泼性强弱顺序。

提示:碱金属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活泼性逐渐增强,同样处于同一主族的Mg和Ca的原子半径:Ca>Mg,则活泼性:Ca>Mg。

[认知总结]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化合物→

ROH,且均为碱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按从Li→Cs的顺序):

(1)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大。

①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也更加复杂,Li只生成Li2O,Na能生成Na2O和Na2O2,K则能生成K2O、K2O2、KO2等。

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K能发生轻微爆炸,Rb、Cs遇水则发生剧烈爆炸。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碱性:LiOH

?讲练互动典例剖析 题组训练

[典例剖析]

(2015·江苏淮安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K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盐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答案] D [易误警示]

2

(1)当Na、K、Rb、Cs投入到金属的盐溶液中时,不是从溶液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而是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与氢气,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Na与CuSO4溶液的总反应式为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2)无还原性的离子,并不意味着它具有强氧化性,如K;无氧化性的离子,并不意味

着它具有强还原性,如Cl。

[题组训练]

题组一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 A.钾的密度比钠小 B.钾的熔点比钠低

C.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解析:选C。由于钾的电子层数比钠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故金属性K>Na。

2.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比KOH的碱性强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剧烈,都生成氢气

++

C.Cs的还原性比Na强,故Na的氧化性大于Cs D.Al的金属性大于Cs的金属性

解析:选D。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性Na>Al,由同主族元素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可知金属性:Cs>Na,故金属性:Cs>Na>Al,D项错误。

题组二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里,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均保存在煤油中 B.在自然界中碱金属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质的化学式均可表示为R2O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解析:选B。A中Li的密度比煤油小,会浮在煤油上,故Li要保存在固体石蜡中,A错误;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都很强,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存在,B正确;Na、K等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更复杂的产物Na2O2、K2O2、KO2等,C错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D错误。

知识点二 卤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探究归纳

阅读教材P7~P9,思考并填空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

氟 氯 溴

碘 (2)结构特点

①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第ⅦA族; ②相同点: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

③递变性:从F→I,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卤素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 (1)颜色、状态

3

F2:淡黄绿色气体;Cl2: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2)递变规律

从F2到I2: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3.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与H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X2+H2===2HX;

F2 Cl2 Br2 I2

规律:――――――――→ 与H2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2)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结论: 4.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递变关系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自我测评?———————————————————(做一做) 1.判断正误:

(1)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升高。(×)

分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2)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分析: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下列有关氟、氯、溴、碘四种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 D.Br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解析:选D。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故Br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3.思考:

根据卤族元素的性质分析,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得到什么气体?

提示:F2的氧化性大于Cl2,但由于F2与水发生反应:2F2+2H2O===4HF+O2,F2不与溶液-

中的Cl反应,故F2通入NaCl溶液中得到的是O2而不是Cl2。

[认知总结]

4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8sy24nbi9ersb9r16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