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4: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②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④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 ⑤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⑥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飞鸟相与还 ”。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 甲光向日金鳞开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大自然若失去绿色,那luǒ露出来的便是尘土、岩石和沙漠,加上抛在荒野的垃圾和动物骨头,多么让人毛骨悚然!想那已消失的美丽的楼兰城,水草丰盈的罗布泊,还有那可怕的泥石流、大地震,一次次的人类.大迁xǐ;我们该反思的不是狂忘的“人定胜天”,而是尊重自然的“敬天畏地”。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有意要破坏自然,内心也并不坏,只是他们需要被唤醒,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自然也是有生命的,需要相互温暖。大自然更是一切生命的母体和根,没有了母亲,哪有新的生命; 没有了根 , 哪有生命的源头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论语·为政》) (郦道元《三峡》) (崔颢《黄鹤楼》) (杜甫《望岳》) (李商隐《夜雨寄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luǒ(裸)露 毛骨悚(sǒng)然 迁xǐ(徙)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狂忘 ”,正确写法是“ 狂妄 ”。(2分) (3)“敬天畏地”中“畏”的意思是

A.畏惧,害怕 B.敬重,佩服 C.敬畏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童话故事中,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一项是 A.《海的女儿》 C.《拇指姑娘》

B.《豌豆公主》 D.《灰姑娘》

(B)(2分) (C)(2分)

(2)(宁波中考改编)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根据你的积累,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 鹰愁涧收白龙马 → 云栈洞收猪八戒 →流沙河收沙悟净

4.(邵阳中考改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善待自然,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更加美好,漠视自然,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新华中学八(2)班拟开展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4分) 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4分)

(2)右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4分)

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2分)

寓意示例:①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②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③“山”“水”二字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④英文字母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答出一点即可,2分) (3)小明爸爸为小明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爸爸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爸爸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爸爸。(要求:①语言得体;②50字以内)(4分) 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烟花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8分)(东营中考)

植物会说话 (美)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一样。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的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

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印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第2、第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他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以便做出反应保

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有删改)

5.“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6分)

①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②有些植物能够对空气中其他植物释放的信息素做出响应,从而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③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之间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每点2分,共6分)

6.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的发现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出马丁·海尔对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实验。(每点2分,共4分)

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示例一:举例子。介绍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戴维·罗德斯、马丁·海尔等人的实验,都写出了实验的具体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结论,让实证说话,使人获得清楚的认识,很有说服力。

示例二:打比方。第⑥段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一句,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的真相。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方法1分,举例1分,作用2分;共4分)

8.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4分)

2018-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c1n5veq51oirv327pb3jk4h7sgsg00pp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