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先进的一类药物,其可通过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杆菌(Hp)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临床PPI的应用药物较多,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本文就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两代质子泵抑制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种药物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岁,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溃疡直径0.3~3.8cm,平均直径为2.03cm,且所有患者均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判定Hp阳性,且48例患者在纳入研究前两周均未使用过任何PPI、H2受体拮抗剂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24例,A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溃疡类型、大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三联疗法的治疗,其中A组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mg)+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1000mg)+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500mg),均分1日2次口服,疗程为2周。B组除将A组的奥美拉唑替换为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剂量为40mg,每天给药1次外,其余治疗均与A组相同,疗程同样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比较Hp根除率,其中Hp根
除的判定标准为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阴性,判定Hp根除;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见溃疡愈合;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见溃疡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疗程结束后1个月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Hp根除情况分别为21例(87.5%),22例(91.6%),两组Hp根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9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16.7%(4/24),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质子泵抑制剂PPI即H+/K+-ATP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即可阻断有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PPI多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多是通过对吡啶环或苯并咪唑环进行不同的修饰而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PPI的问世给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开阔了广阔的前景,且以PPI为主+2种抗生素合用的三联疗法是目前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线方案。
临床中常用的的PPI有很多,本文就我院常用的奥美拉唑和泮托
拉唑进行研究。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PPI,也是第一个被应用于临床的PPI,其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由于其为弱碱性所以可很快与酸结合,与H+/K+-ATP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治疗的目的。泮托拉唑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其在吡啶环和苯丙咪唑环上的取代基团与第一代PPI不同,泮托拉唑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仅在PH为1~3的强酸环境下被激活,且泮托拉唑的生物利用度高,可更好的与质子泵上的巯基以共价键结合,减少胃酸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在安全性方面,由于泮托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少,且不会影响肝脏细胞P450酶系活性以及其它药物的代谢,因此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是可长期应用于与酸相关性疾病的高效药物。
在本组的资料中,我们对应用奥美拉唑的A组和应用泮托拉唑的B组比较,两组在Hp根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小于A组(P0.05),提示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均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药物,但是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因此从安全性角度和患者依从性方面考虑,泮托拉唑值得临床首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组的样本量有限,对于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确实无明显差异,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