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 C.1.75×10kg/m D.1.2×10kg/m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3
3
3
3
7.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8.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更快 D.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_____g。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_____cm,岩石的密度为_____kg/m3。
3
12.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此时他患有_____眼,若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则应该使眼球的角膜变_____。
13.如图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的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上; (2)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用水,炸油条用菜油,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5.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___产生的,小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 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笛声通过_________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
16.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m/s,若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约用时1.3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_____km。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ρ水=1.0×10kg/m)问:
3
3
(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18.2018年9月23目,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广深港高铁全程141千米,其中内地段115千米,香港段26千米.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下: 站序 站名 01 02 03 04 广州南 虎门 深圳北 香港西九龙 到站时间 —— 8:12 8:31 8:55 出发时间 7:55 8:14 8:36 —— 停留时间 —— 2分钟 5分钟 —— 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 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题
19.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 (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将最小的砝码5g放到天平上,指针如图乙所示,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_______g. (3)如图丁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 (4)实验中,小浩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老师给他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和小烧杯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
3
A.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B.将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石块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C.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m2;
测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和水的密度?水表示)。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