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 D.等于26℃
8.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 C.都是39.5℃
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D.次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
10.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二、填空题
11.量筒内装有 600ml 的盐水,密度 1.1g/cm,由于蒸发,一段时间后,从量筒刻度上发现还剩 500ml 盐水,则剩余盐水密度是______g/cm3
12.近视眼需要戴_____,远视眼需要戴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13.一束光沿着与镜面的夹角为60°射向镜面并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_____,入射角等于_____,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
1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5.“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6.请完成单位换算:5m/s?____km/h;6?10kg/m?__________ g/cm。 三、计算题
17.有一个玻璃瓶质量为4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9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800g(已知水的密度p水=1.0×103kg/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3)玻璃瓶装满密度为1.6×103kg/m3的蜂蜜后总质量。
3333
B.都是38.5℃ D.38.5℃、39.5℃
9.2018年11月26日,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地震常常伴有人听不到的次声波的产生。下列关
B. C. D.
18.目前,地铁已成为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1)若A站到B站的距离为1500米,行驶时间为2分钟,假设列车在两站之间做匀速直线行驶,求地铁在这段路程中行驶的速度v.
(2)若地铁车厢总长度为140米,整列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660米的平直隧道求通过隧道的时间t. 四、实验题
19.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ml。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 20.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3
(1)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_____正确(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5)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1.实验桌上准备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A、B、C、D、E、F、G等。小阳选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
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8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温度/℃ 40 1 42 2 44 3 46 4 48 5 48 6 48 7 48 8 48 9 50 1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______。 23.以下是物理课本上的一些声学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乙:在衣架的挂钩上系上细线,细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耳朵,敲击衣架,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 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请你说出上述实验分别在研究什么问题: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24.如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向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操作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D C B D A B 二、填空题 11.12
12.凹透镜 凸透镜 13.30° 30° 80° 14.汽化液化凝华 15.产生 传播 16.6 三、计算题
17.(1)500cm3;(2)0.8g/cm3;(3)1200g。 18.(1)12.5m/s(2)0.03h 四、实验题
19.(1)81.8(2分);(2)46(2分);(3)1.1(2分)。
(4)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3分。其它说法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5)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3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20.B Ⅱ 变大 远离 减小 上升 反射
21.没有改变物体的大小 在平面镜前8cm处改用高度不同的蜡烛B(观察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C、D分别替换B,观察其所成像的位置。 22.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23.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探究固体是否可以传声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4.0 25 小 同一位置 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