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爱莲说》复习资料!超详细!超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7:3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4年暑假全托辅导班复习资料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识记

1.作者 ,字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堂讲学,故又称为 ,谥号 。 时期 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二、重点字词整理 (一)注音或填字

1.出yū( )泥而不r?n( ) zhuó( )清涟而不妖 亭亭jìng( )植 不可xiè( )玩焉 2.可爱者甚蕃( ) 隐逸( )者 陶后鲜( )有闻 ...(二)特殊词语 1.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 同 ,意思是: .

2.古今异义 (1)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3)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 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 枝 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2)香远益清 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 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形容词用作状语,解释为: .4.一词多义 (1)远: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清:香远益清 濯清涟而不妖 ..(3)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归纳成语典故

(1)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2) :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三)重点注解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 .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染 濯 ...清涟 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净 .

- 1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远观 亵玩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众 矣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基本内容理解

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爱莲说》中的主旨句是 (7)文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原因的句子是 , “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 ,“予

独爱莲”的原因是 2.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 的气节,鄙弃 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正衬,以 作为莲的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4.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5)《爱莲说》中渗透着哪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 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委婉地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五、中考试题预测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

2.下面各句中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这也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花之隐逸者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宜乎众矣 不宜妄自菲薄 D.可爱者甚蕃 世人甚爱牡丹 ....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晋/陶渊明独爱/菊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

4.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周敦颐选择了勇敢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中通外直 可从外来,与坐谈 ..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D.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下面对《爱莲说》的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B.文章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莲之爱”。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画质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3.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分别比拟了 、 、 的生活态度。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感想。

- 4 -

《爱莲说》复习资料!超详细!超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6jr81pxfs565ja3utx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