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本规律综合练习
1.玉米的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性状 矮杆 抗病 易感病
491 783 246 数量(个) 501
(1)用两株玉米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这两株亲本产生的杂合子占后代的____。
(2)用表现型为矮杆易感病的玉米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未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比为_ 。
(4)在玉米叶中,有的细胞具保护作用,有的细胞具输导作用,有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 。
(5)中国返回式卫星所搭载的玉米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出的玉米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生长周期缩短,这种育种方式属于___ 。
(6)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二倍体玉米种子,可得到四倍体玉米植株,原因是___ 。
2.据研究玉米的性别受基因控制。如果改变某些基因的组成,可以使玉米从雌雄同株变成雌雄异株。玉米的正常植株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序顶生,雌花序长在植株中部的叶腋间。玉米的雌花序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的,雄花序则由T控制。当基因型为bb时,植株就不长雌花序。基因型为tt时,植株中原来的雄花序转为雌花序。以上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四种纯合的玉米品种如下图所示:
利用上述玉米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试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乙和丙进行杂交,产生的F1代自交,则F2代中的雌雄同株、雄株、雌株之比为 ▲ ,其中表现型跟图中的丙相同的比例为 ▲ ,基因型与丁相同的在雌株中所占比例为 ▲ 。
(2)如果用乙和丁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与图中的 ▲ 相同,这种后代与图中的 ▲ 类型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雄株和雌株比例为1:1。
(3)雌雄异株的玉米在杂交育种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是 ▲ 。
(4)某良种场有乙、丙、丁三种玉米品种,提供给农民的杂交玉米种子必须是用 ▲
杂交产生的种子,原因是 ▲ 。
3.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 (B T ) 雌雄同株异花 T存在,B不存在 (bbT ) 雄株 T不存在 (B tt或bbtt) 雌株 性别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 。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4.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一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
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I.选择 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II.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III.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IV.重复步骤III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
④在上图二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F2植株中所开报春花的性状及比例。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5.日本明蟹壳色有三种: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1 所示。基因A控制合成酶1,基因B控制合成酶2,基因b控制合成酶3,2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无酶1活性,基因a纯合后,物质甲(尿酸盐类)在体内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甲物质积累表现为灰白色壳,丙物质积累表现为青色壳,丁积累表现为花斑色壳。基因控制酶合成的大致过程如图2。请回答:
(1)图2中甲结构的名称是 ;乙结构中正在发生 过程,该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图中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酶2含有62个氨基酸,由两条肽链组成,那么决定它的合成的基因至少应含有碱基 个。
(3)AaBb×AaBb杂交,后代的成体表现型及比例为 。
6、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子代 类型 双眼皮数 单眼皮数 双亲全为双眼皮 (①) 120 74 双亲中只有一个为双眼皮 (②) 120 112 双亲全为单眼皮 (③) 无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试分析表中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眼睑的遗传可以有哪几种婚配方式? 。
(3)调查中偶然发现,某人一只眼为双眼皮,另一只眼为单眼皮,请你用遗传学的知识去解释? 。
(4)王丹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图谱见图右,请推测王丹的哥哥与她的嫂子生一个双眼皮的男孩的可能性有多大? 。 (5)表中120∶74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 。
(6)第③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后,其再生一个双眼皮女儿的几率为_ __
7、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它是有一个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病.试问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有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为____.
(2)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是此病的概率是_____.
(3)如果这个正常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而这女人的兄弟有此病,那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的概率为____.
(4)如果(3)婚配后,头两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三个孩子是正常的概率为______.
8.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即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
是▲ ,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 ▲ 。
(2)通过本图解说明基因与控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
(3)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I.选择基因型为 ▲ 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P1种子; II.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 。 ②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 ▲ ,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 ▲ 。
③通常用 ▲ 育种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培育出黄花纯种。 9.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10.基因型为AaBb的一对夫妇(a、b分别代表两种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他(她)们一个健康的儿子和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问: ⑴该对夫妇健康儿子的基因型有 种,占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 ⑵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⑶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乙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⑷该儿子结婚后,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几率为
11.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请你分析提供的各种信息,正确回答本题各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