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图中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有可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3)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如图所示,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F1和嵌入膜内的疏水尾部F0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①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具有跨膜H+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参与催化ATP的合成。
②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能合成ATP,因此,ATP合成酶在植物细胞中还可能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14.(2019·河北石家庄一中高考模拟)下图是一种利用樱桃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装置,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测得液滴向左移动了一定距离,则该移动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引起。
(2)为了排除外界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试管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会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改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照图中装置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另设一套装置,向容器内加入____________,其他条件________________。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第三步:________。 ②实验结果:_______。
实验结论: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
【答案】樱桃的有氧呼吸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或5ml20%NaOH)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且适宜比较a、b数值的大小 b>a
25
【解析】(1)在适宜温度下,装置内的鲜樱桃可进行有氧呼吸该过程会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2)外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有色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设计校正装置: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和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该实验的变量是:樱桃是否机械损伤。因此①第二步骤为: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它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第三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即比较a、b数值的大小。
②通过实验结论,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有氧呼吸速率升高;故实验结果是a
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