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四大特点?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4)区位条件
(5)问题与对策
2.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 (1)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
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立体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用材林。
考向一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及特点
1.(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C.经营方式粗放 答案 B
解析 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A项错误;季风水田农业需要的水利工程量大,B项正确;乙地劳动力丰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善于精耕细作,属集约型农业,C项错误;乙地的季风水田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D项错误。
(2019·衡水中学模拟)读“某区域图”,回答2~3题。
B.水利工程量大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2.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D.地中海式农业
3.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 ②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 ③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 ④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2.B 3.C
解析 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日本北部,由于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这里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的自然条件适宜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第3题,日本地域狭小,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专业化也不突出;图示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短;但日本经济发达,农业生产科技发达,因此,粮食的单产高;再加上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小,因此粮食自给率远超该国的平均水平。 考向二 我国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
(2019·四川泸州二诊)“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新疆地区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下图所示),“南果北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陲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据此回答4~6题。
4.“光伏农业”的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全球气候变暖 C.国家政策的支持
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D.市场需求的不断圹大
5.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地广人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农业”投入规模化生产后将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生产成本 ②改变生产方式 ③促进产业转型 ④产量过剩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 4.B 5.C 6.B
解析 第4题,“光伏农业”依赖于太阳能发电,这需要科技作为支撑,B正确;全球气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