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说课教案
四川省简阳中学 王 平
内容与地位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学习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特点、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与功能特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奠定学习细胞的结构、以及建立生物膜系统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对细胞膜有了初略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细胞膜成分奠定了基础。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还缺乏理性思考。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的调整、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教学理念
(1)通过众多课件的演示和师生共同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的素养。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实验探讨,倡导学生的探
1
究性学习。 课堂设计思路
(1)通过了解细胞膜的研究过程、人鼠细胞杂交等科学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运用多媒体,生动展示细胞膜结构、流动性、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及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糖被、内吞和外排作用;理解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教学重、难点: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课时安排:40min(说课时间20min,学生活动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模式 通过设问、讨论、实验体现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引言:(观看草履虫生活片段)设问:草履虫的呼吸是通
2
过什么结构完成?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找出细胞膜。 一、 细胞膜的成分
(课件展示人红细胞)介绍细胞膜的研究历程,1925年,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它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二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意味着什么呢? 随后人们又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低得多,当时人们已知,脂滴表面如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降低,因此推测,质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经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得知细胞膜的成分如下表: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表 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磷 脂 蛋白质 糖 类 55~57 约40 2~10 由此看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那
么磷脂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呢?
3
二、细胞膜的结构
(课件显示细胞膜结构模型)介绍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基本支架,蛋白质与其结合的三种方式,以及有关糖被的知识,指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的关系。
了解了细胞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那么这种膜结构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
(课件演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动画过程)设问:白细胞如何识别细菌的?白细胞要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包裹并吞噬细菌,细胞膜必须具有什么特点呢?细胞膜又是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呢?
(课件演示人鼠细胞杂交动态过程)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上述实验若在20℃,分布时间大大延长,1℃时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分布。这又说明什么? 若要实现其平均分布,蛋白质是如何流动的呢? (课件演示膜蛋白的位置变动)有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等。问在膜中的运动会不会是随机性的漂流呢?引导学生分析其运动要受其周围膜脂性质和相态的制约,还要受细胞内部结构的控制。又问:是否蛋白质才具有流动性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