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赵鑫成员:董艳玲
黄亚铭赵广平乔男
本章结构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中介语研究三个关于中介语的基本假设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王建勤对基本内容的概括
与早期研究的关系后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语用研究主要内容:
中介语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早期中介语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中介语语用研究
第一节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早期中介语理论提出与发展的必然性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语言教学和研究上对比分析一统天下6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对比分析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面临严重挑战【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1967年,Corder发表《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与Selinker于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被视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开端、学科建立的标志——P17】,将研究对象转到学习者身上偏误分析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方面——仅仅用观察到得偏误去推测学习者的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Selinker(1972), Corder(1967,1971)以及Nemser(1971)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大致相同的理论。这三人的理论主张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