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诊所消毒技术规范
室内空气 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天在诊疗前开灯照射30分钟,特殊情况可随时开灯照射。 2、高效消毒剂:配置相应浓度消毒剂随时进行喷洒消毒。 3、蒸熏消毒:氯烟熏剂或酸氯熏剂。时间1—2h。 4、臭氧消毒: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情况下消毒30分钟。 注意: 1、必须采用合格紫外线灯,悬挂高度离污染物表面不超过1米。 2、消毒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 3、消毒时室内不可有人。 4、甲醛不宜空气消毒,因有致癌作用。 给类物品表面 1、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2、配置相应浓度的消毒剂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3、床单物品:定时在日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 4、臭氧消毒: 医护人员手 1、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流水肥皂洗手,如果手上有可见的污染,应延长洗手时间,连续2—3遍。 2、若连续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都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或消毒水擦洗一遍。 3、医护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可进行流水洗手。 4、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2分钟,再用肥皂流水洗手2遍后擦干。 5、接连为传染病人诊疗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消毒液浸泡双手2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手。 6、接触污染物品、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用流水肥皂冲洗即可。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2分钟后,再用肥皂流水洗手2遍后擦干。 一般诊疗用品 1、耐热、耐湿用品:采用压力蒸汽、煮沸、干热、微波消毒。 2、不耐热用品:拟将消毒物品按常规处理后,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后的物品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备用。 餐具和卫生洁具 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 指用于病人日常生活的一些用具、分泌物和排泄物盛具、清洁用具等。 注射器材 先流水冲洗→浸泡消毒液30--60分钟→自来水冲洗→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两遍→最后压力蒸汽灭菌(温度121℃下30分钟)。 口腔器材 1、检查器材:可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0分钟后,作无害化处理。反复使用的器械应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药物浸泡)。 2、牙钻: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或消毒药物浸泡)。 3、一般诊疗用品:参照以上方法。 污物废弃物 原则: 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先用消毒液浸泡→毁型→无害化处理并作详细记录,杜绝回流到社会。 无菌器械保存液 用加防腐剂的新洁尔灭或专用无菌器械保存液,使用时,最长不得超过6天。 医院污染物分为: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二类。 消毒药物如: 2%戊二醛浸泡30分钟;0.1%—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以上。 系指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血器具等。 一般常规使用诊疗用品,包括接触皮肤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 注意: 此法只用于卫生手的消毒,外科手消毒例外。 常用消毒剂: 1、洗必泰—醇速效消毒液。 2、碘伏溶液。 3、75%乙醇溶液。 4、含氯消毒剂。 5、其他。 注意: 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 备注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