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流程: (一)课前延伸:
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这一计划取得哪些成就? 3、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年哪次会议颁布的什么法律?它规定了什么内容?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课内探究: 1、史料
表一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粮 棉 钢 煤 发电
1952年产量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72.6亿千瓦时
比1949年增加
49% 193% 754% 105% 68.1%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9.3% 53% 46.2% 7.4% 21.9%
表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钢产量(人均) 发电量(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探究:上面两幅统计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历史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材料二: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请完成:
(1)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什么时期?
(2)你能举出三个诞生在这个工业基地的新中国的第一吗?
(3)根据材料说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已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请你也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谋划策吧!
4、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同学们得出了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三)课后提升:
1.下列建设成就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是(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南京长江大桥 ③大庆油田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2.我国“一五”期间建成的大型钢铁工业企业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钢铁公司 C.宝山钢铁公司 D.包头钢铁公司
3.下列各项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4.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形成了( )
A.东北工业基地 B.上海—华东工业基地 C.武汉长江工业带 D.华北工业基地
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婚姻法》等法律
6.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它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②它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它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钢产量(人均) 发电量(人均) 中国(1952年) 2.37千克 2.76千瓦时 印度(1950年) 4千克 10.9千瓦时 美国(1950年) 538.3千克 2949千瓦时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分析出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
(3)为改变此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