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学院数据库课程设计
部实体等六个方面的定义。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描述。
(1)数据项的定义 数据项名称:表的编号 别 名:表的号码
简 述:指明每一种表的类型 类型及宽度:字符型,4位 取值范围 :“0001”~“9999”
(2)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的名称:学生信息
简 述: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姓名、学号、购书日期、采购书籍名称、书籍编码、书籍数量、单价、联系方式
数据结构的名称:教师信息
简 述:一个教师的基本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姓名、编号、购书日期、采购书籍名称、书籍编码、书籍数量、单价、联系方式
数据结构的名称:书籍信息
简 述:书籍的有关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书籍名称、书籍编码、价格、现有数量、出版社、作者
数据结构的名称:购书单信息
简 述:购书单的有关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日期、书籍名称、数量、学生(教师)姓名、购书人员编号
数据结构的名称:缺书单信息
简 述:缺书单的有关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日期、书籍名称、数量、学生(教师)姓名、发行人员编号
数据结构的名称:采购人员信息
简 述:采购人员的相关信息
数据结构的组成:书籍名称、数量日期、采购人员编号、联系方式
(3)数据流的定义
数据流名称:购书单
简述 :指明了购买图书的种类和数量 数据流来源:教师或学生 数据流去向:系统处理模块
8
华科学院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流组成:日期、书籍名称、数量、学生(教师)姓名、购书人员编号
(4)数据存储的定义
数据存储的名称:出库表
简述 :出库的图书数量和种类
数据存储组成 :出库日期、书籍名称、数量、学生(教师)姓名 关键字 :图书编号
9
华科学院数据库课程设计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代码设计
每种实体都必须有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可以唯一标识实体,节省存储单元,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代码要具有唯一性,标准化和通用性,代码设计要尽量采用国家或有关部委颁发的编码标准。代码还应具有可扩充性,当增加新实体时,可直接在源代码系统中扩充,而不用重新组织。
系统为每种类型的书籍设计了不同的代码,方便了用户的操作,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书籍代码,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数据库的修改都可以通过代码进行操作,系统可根据代码编号,自动的将书籍的详细信息调用出来,而且代码会自动显示在输入输出窗口中。
3.2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输入设计有四个指导目标,(1)控制输入量,(2)减少输入延迟,(3)减少输入错误,(4)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运行过程正好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在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上遵循的是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方便用户使用的原则。输入输出界面的确定应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输出界面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数据输入窗口的屏幕格式,而且考虑如何使输入数据的错误率尽可能最小。为此,对输入数据的类型,上下限进行设置。例如,在输入和选择某种书籍时,只需输入书籍的代码即可,系统可根据书籍代码,自动的调用书籍的信息。当用户输入的书籍代码不对时,自动弹出错误提示。用户不必要及住每一本书籍的代码,系统有一个代码表窗口,用户可在窗口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方便用户的查找。
3.3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总的分为销售子系统和采购子系统,具体实现功能如图3.1所示。
10
华科学院数据库课程设计
图3.1系统功能模块图
3.4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系统中,对现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以及处理等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实现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概念模型,即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二是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设计除用户要求分析外,还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等三个阶段。 3.4.1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它可以用ER图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图3.2学生实体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