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几届几中全会
党章规定,按照中国共产党规定,中共每五年举行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每届中央委员在五年的任期内召开数次全体会议。
届
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七届一中全会,并不是因为十七大才叫十七届,而是因为十七大产生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的全体会议才叫十七届。
中
“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现在通常是每一届召开七次全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立即召开一中全会,决定中央机构;年份尾数逢3逢8的2月召开二中全会,决定国家机关领导人选;逢3逢8的下半年召开三中全会;逢4逢9的下半年召开四中全会;逢5逢10的下半年召开五中全会;逢6逢1的下半年召开六中全会;下次党代会前夕召开七中全会。
全会主题
中共自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有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自1990年代以后,中央全会召开机制日趋固定。每届中委一般举行七次全会,每次全会的任务各有侧重。
“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
“二中全会”为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高检察院与最高法院的换届做组织准备。
每届中委最后一次全会“七中全会”为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预热。
在上述头尾三次会议以外,其余四次全会则各有不同主题,如研究经济、三农、党建、行政体制改革等。
历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经济改革进一步扫清道路 。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6大焦点 热点一: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热点二:推进城镇化 热点三:土地制度改革 热点四:财税改革 热点五:打破国有企业垄断 热点六:金融改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