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中考模拟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50: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C、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

D、设该镜片的焦距是f,根据题意则有×100=200,所以镜片的焦距f=0.5m.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A.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有关 B.两根粗细一样的导体,长的一定比短的电阻大 C.若导体不接入电路,其电阻为零

D.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考点】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分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

B、导线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知道,材料未知,无法比较电阻大小,故B错误;

C、导体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导体不接入电路,电流和电压为零时,电阻不为零,故C错误;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15.2016年4月24日,被命名为首个“中华航天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首次成功发射升空.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开启了我国对月球的实地探索之旅.目前我国实地探测月球的主角是“玉兔号月球车”,其设计质量140kg,能源为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到零上150℃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月球车具备20°爬坡、20cm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自发射升空至今,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记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依据对玉兔号月球车的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玉兔号月球车所用到的太阳能为不可再生能源

B.玉兔号月球车上配备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C.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约为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那么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质量约为23.3kg

D.玉兔号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考点】红外线;质量及其特性;电磁波的传播;太阳能.

【分析】(1)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源; (2)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根据G=mg求出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根据月球上引力的大小为地球上引力的,求出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 (4)月球上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地球的.

【解答】解:A、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获得,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红外成像光谱仪中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

C、由于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则在月球上时“玉兔号”的质量不变,仍为140kg;由于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则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G月=G地=mg=×140kg×10N/kg≈233.3N;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月球车拍摄下来的月面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铁棒、铜棒等固体不易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大约10﹣10m,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分子 D.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就越剧烈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

.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A正确; B、固体不易拉伸,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

C、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细胞是由许许多多的分子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分子无规则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1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花瓶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花瓶受到的重力和花瓶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划船时,浆对水的力和水对浆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加速上升的火箭、火箭受到的燃气的推力和火箭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判断:

(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花瓶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花瓶受到的重力和花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划船时船桨对水的作用力与水对船桨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火箭人加速上升时,即处于加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故火箭受到的燃气的推力和火箭自身的重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宋代沈括最早记述了磁偏角

.

.

B.鸽子和绿海龟都是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C.地磁的南极与地理的北极重合

D.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考点】地磁场;电磁感应.

【分析】(1)世界上最早记述“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2)鸽子和绿海龟是靠地磁场辨认方向的;

(3)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4)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

A、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记录磁偏角的人,故A正确;

B、地球相当于大磁体,鸽子和绿海龟是利用地球磁场辨别方向,从而用来导航,故B正确; C、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C错误;

D、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

19.体育比赛中的射箭项目,是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一般箭在射出后速度很大,所以空气阻力必须考虑.在一次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拉开弓把箭射向了箭靶,则在该过程中( ) A.弓拉得越满,弓所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B.弓把箭射出的过程对应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箭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箭的机械能守恒

D.箭在射中箭靶后停下来,箭的动能全部转化成了箭靶的内能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1)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2)判断清楚题目中各个选项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解答】解:A、弓拉得越满,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所以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故A正确; B、弓把箭射出的过程中,消耗弹性势能,产生箭的动能,所以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正确;

.

2020届中考模拟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7lko56lo825ui718xfz9x6b742rz501ds1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