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第5章5.1 总任务 主要目标 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调控方式 一是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二是间接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调控手段 调控机制 调控政策
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 )
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考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第5章5.3
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资本主义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马克思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22.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 )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D.《哥达纲领批判》 考点:《共产党宣言》问世,第6章6.1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3.根据邓小平的概括,下列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C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允许个别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18新版教材已删除该部分内容。
24.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D )
A.与任何繁荣的封建社会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B.与一般资本主义社会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C.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社会生产力 D.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考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7章7.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展望,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或生存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6、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25.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归宿是( B )
A.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D.克己奉公的道德理想 考点: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归宿,第7章7.3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本资料由“晨曦自考”提供。关注公众号“晨曦自考”(微信号:cxzk8989),获取更多自考考点精粹。
晨曦自考,一个用心做自考辅导资料的公众号。
全面精准覆盖全书考点,无一句废话。只要记住这些考点,考试通过不成问题。形式为文字+音频,边看边听,既节省时间,又不枯燥,因而能收获最佳学习效果。自考难度并不大,唯需坚持。本公众号每日清晨发布当天学习内容,与学员一起,日积月累,最终抵达成功。
扫码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晨曦自考”,获取更多自考考点精粹: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意义:1、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依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人类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认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整个人类的认识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人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的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辨证统一的。
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后按照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这个企业的资本家就能获得更高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因此单个企业不能长期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