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 - 陶渊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12: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多将其奉为圭臬。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诞生的陶渊明,以其恬淡自然,存顺没宁,赢来普遍的尊敬与推重就再也自然不过了。然而,问题是,像陶渊明这样的高士多矣,而与陶渊明一样能够声名远播,历久弥彰的则寥若辰星。这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一文中对陶渊明有这样一段评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而延客。古今贤者,贵其真也。”考之陶集诗文,苏轼所言不虚。陶渊明的率性天真,淳朴真诚,蕴之言表,跃然纸上。沈约最早指出陶渊明之“真率”秉性。昭明太子进一步肯定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和“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陶渊明集序》)。元人陈绎更称赞其作品“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诗谱》)。由此可见,人们对陶渊明的率性真诚有着共同的感受和认知。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小序里,坦陈自己求官出仕是因为“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君子罕言利的时代里,敢于这样直陈出仕之目的,恐怕还绝无仅有。继而他又坦言求彭泽令是“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眷然有归欤之情”了,便“羁鸟归旧林”,绝不违逆自己本性去矫情迁就,亦不做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态,欣欣然“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或“种豆南山下”,或“结庐在人境”,或与“素心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一切纯任自然。率真是陶渊明的本色,也是其人格的核心。他在《五柳先生传》里自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次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正因为他有这样率真的个性,才能够有“饥来驱我去,不知意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乞食之举。文人士大夫向来谨守的矜持,在陶渊明这里,似乎一文不值了。

陶渊明的这种率真呈现在诗文里,则是“一味本色真味,直抒胸臆”(方东树《昭昧詹言》)。许学夷亦称:“靖节诗真率自然,倾倒所有”(《诗源辨体》)。叶嘉莹更认为:“在中国所有的旧诗人中,如果以‘人’与‘诗’之质地的真淳莹澈而言,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作者。”(《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陶诗的简淡高妙,明白如话而又诗情浓郁,犹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冲淡其表,风致内蕴,与其为人的真诚率真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正是他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宋代以后,陶渊明声誉日高,溢美之辞层出不穷,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苏轼“独好陶渊明之诗”,认为“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朱熹钦服陶渊明道德文章:“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向来天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题霜杰集》)赵孟頫《题归去来图》:“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如果说苏轼、朱熹、赵孟頫更多的是看重陶渊明的人品,那么陆游称道的则是陶诗的魅力:“陶谢文章造化侔,诗成能使鬼神愁。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他人更道不?”(《读陶渊明》)朱光潜在其《诗论?;;;陶渊明》中有一段精彩的评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屈原比他更浓郁,杜甫比他更阔大多变化,但都没有他那么醇,那么炼。屈原低回往复,想安顿而终没有得到安顿,他的情绪、想象与风格都带着浪漫艺术的崎岖突兀的气象;渊明则如秋潭月影,澈底澄滢,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杜甫还总有意雕绘声色,锻炼字句,时有斧凿痕迹,甚至有笨拙到不很妥帖的句子;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这个评价是极高的,虽有溢美,却指出了一个事实:陶诗的醇与其为人的真,有着内在的联系。陶诗是从心

底流出来的,而不是凭空作出来的,如朱熹所言“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子语类》)。陈模对此有精辟的剖析:“盖渊明人品素高,胸次洒落,信笔而成,不过写胸中之妙尔,未尝以为诗,亦未尝求人称其好,故其好者皆出于自然。”(《怀古录》)“盖自然者,自然而然,本不期然而适然得之,非有心求其必然也。此中妙谛,实非功夫。盖根底深厚,性情真挚,理愈积而愈精,气弥炼而弥粹,酝酿之熟,火色俱融,涵养之纯,痕迹迸化,天机洋溢,意趣活泼,诚中形外,有触即发,自在流出,毫不费力。故能兴象玲珑,气体超妙,高浑古淡,妙合自然,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也。”(朱庭珍《筱园诗话》)这些分析可谓入木三分,精微恰切。平淡出之自然,自然出之率真,惟有率真才能摄人心魄,感人至深。诚如庄子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人间万物,惟真为美;世间万事,惟真为难。如果把陶渊明比作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其率性天真便是这座丰碑的根基;如果把陶渊明比作一个完满自足的精神王国,真诚率真便是这个王国的立国之本。冠盖百代,弥纶千古,流不尽的岁月长河,说不完的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因其率性真诚而魅力永存。

读陶渊明

在长江岸边的东流镇上,有两座陶渊明塑像,一座是坐像,安放在陶公祠内,先生头戴葛巾,身穿布衣,手拿书卷,眼望菊江,就像一位禅机了悟的菩萨,似乎有话要说,又欲说还休;另一座是站像,耸立在进东流的陶公路上,先生面露微笑,眼观世事风云,像一位心如止水的慈祥老人,看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我每每经过塑像前,都要怀着无比祟敬的心情,向先生深深三鞠躬,归来后,还会捧读一遍先生在公元405年11月

决定辞去彭泽令时所写的名赋《归去来兮辞》和那篇旷世之作《桃花源记》,每读一次,我都会感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潜移默化,渐行渐近地走近了先生的精神境界里。

陶渊明生于第四世纪中叶,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昏朝乱政、大厦将倾,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年轻时他也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但经过几次入仕出仕之后,使他亲眼看清了官场上非尔虞我诈,奴颜卑骨,就像戏场一样,走进去就众目睽睽,就身不由己;陷进去就只能是白脸、花脸角色了。所以,他把失望后的一腔愤怒化成了酒化成了诗,写在了一张张素笺上。他在彭泽县衙,最后打量了一眼公堂,发出几声讪笑后,就挥笔写下了《归去来兮辞》的归隐宣言,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庐山脚下的上京里,回归到了山野的环抱,与他的东园菊圃作终身相伴去了。

《归去来兮辞》通篇流溢着诗人摆脱官场羁绊,返回田园的欣喜,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这篇辞赋的无限思想及艺术魅力。作者在《归去来兮辞》一诗结尾中,就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乐天顺化的人生态度,说功名富贵非他所求,神仙世界又虚无缥缈,来日已经不多,惟有遂顺自己的心愿任意而行,乐天安命,听其自然。遇上好天气则尽兴而游,农忙时则力耕不忘,登高而放声长啸,临水则欣然赋诗。他要放任心怀自由自在地生活,将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中去。在这里我们从陶渊明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人心冲突,它像竹,高风亮节;它像松,孤傲不群。落花无语,心淡如菊。陶渊明终于在纷乱中,摆脱了愚蠢至极的私欲和玩世不恭的哲学,他寻找了一片净土,回归到了最初的和谐。他所想像的这种田园生活,在他以后的诗作中又作了画龙点晴,情景交融,多姿多彩的描绘。

在陶渊明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他在栗里小村的茅舍里,经过多少个漫漫长夜而构思出来的《桃花源记》,紧着“记”,还有一首《桃花源诗》,这一文一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这个空想社会是他晚年理想的寄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 - 陶渊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7m6n20y657u3cm9al3e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