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
我利用网络听了全国教学专家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以及我省名师赵鹏老师、吴静老师的课例和讲座,通过聆听老师们的讲课和讲座,让我久久不能入睡,让我深深的感动其中。如果说那到底是什么的话,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知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概括出从他们身上传递给我们的那种感觉:那是把小语教学这一职业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来用心经营的敬业精神;那也是把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自己事业成败与否衡量标度的职业操守;那还是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孩子、奉献给课堂的执著的心态;那更是开拓小语改革和创新之路的研究的姿态??总之它是那样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天生斯人”和“斯人是范”的生命本源和本质。
通过专家的课堂和讲座使我对“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这句话由懵懂到在头脑中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外形——那就是小语教学要返璞归真。
扬弃哪些“璞”呢?
教师课堂上字字珠玑的引导点拨;教师情绪高涨、情感充沛的朗诵和演讲;学生游戏、表演、观看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天文地理、国内国外知识的广泛引入和展示;课上音乐、视频、图片等多种多样媒体手段的大量运用??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安排内容的拓展要精而得当,过之而意不达且事倍功半,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浮华而繁琐,从而还会有“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荒了自家的责任田”之嫌。
回归怎样的“真”呢?
贾志敏老师说“小学里面不培养人才”、“小学里面不培养作家、记者”。其意思很直白,就是告诉我们对小语教学的要求不要过高,它是为孩子人生“打底色”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给予知识、养成习惯、提高素养”。“读书就是说话”,贾志敏老师说,不要表演、不要“拿腔拿调”,而教师上课就是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对话的活动,应是“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这就是小语教学追求的本源。
支玉恒老师提到:语文要解决什么?它应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要解决语言的内容。语文到底学什么?学习语言的形式,即学习语言本身,学习语言文字。怎样上课才是语文自己的课堂?就是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什么是语文手段?就是听说读写的手段。“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完成字词句篇的学习,并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意思也很明显:让我们小语教师要多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上下功夫,不要单线走——只由语言文字出发去品析文章中的人文要素,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而应在受到精神、情感、人格感染的同时,多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多关注一下文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和魅力,从而由乐于到善于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向别人来流露,向他人来展示”,这就是小语教学传递的本真。
小语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作为一名小语教师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我们下一步就应对专家、名师的课堂及讲座进行反复咀嚼、思考,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的小语课堂原汁原味、回归本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