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卸载前开启以下阀门 阀门所属于管道 氨卸载系统 1#压缩机入口管道 1#压缩机出口管道 所有仪表隔离阀 1#压缩机四通阀处于卸车状态 氨储存系统 气氨出口管道 液氨入口管道 安全阀排放管道 所有仪表隔离阀 稀释系统 所有仪表隔离阀 5.2.3开始卸氨
如果是首次卸氨需用氮气置换系统。
5.2.3.1以上阀门处于确认状态后,动作装卸臂使得卸载臂的气相接口与槽车气相连同,卸载臂的液相接口和槽车液相连同。
5.2.3.2打开液氨储罐上液相管道上的所有手动截止阀。
5.2.3.3联系值班室开储罐液相侧电动截止阀,摇臂手动阀门,慢慢开启槽车液氨出口门,由于液氨储罐中压力低于槽车压力,因此在两者压力差的作用下,液氨将自动从槽车流到液氨储罐中,当槽车压力和液氨储罐压力一致时,液氨将停止自流,此时就需要开启压缩机。
5.2.3.4打开液氨储罐上气相出口管道上的手动截止阀, 打开气相槽车侧手动阀门。
5.2.3.5确认四通阀的通道处于将液氨从槽车卸至储罐的方向,先开空压机出口阀,再开空压机入口阀。
5.2.3.6按下卸料压缩机A启动按钮,启动压缩机。(如启动30秒后无油压,应立
即停机进行处理)
5.2.3.7当空压机运行正常时,联系值班室开启液氨储罐气相管路电动截止阀的按钮,同时打开摇臂手动门,打开槽车气相门开始卸车。 启动卸氨压缩机,氨气将被压缩机从液氨储罐顶部抽出压缩后注入槽车顶部,此时槽车顶部氨气压力高于液氨储罐顶部的氨气压力,液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槽车流向液氨储罐。 5.2.3.8当槽车中液氨被完全注入液氨储罐中后,停止卸氨压缩机,同时关闭槽车出液阀和进气阀,关闭摇臂截止阀,然后关闭液氨储罐上液氨进口电动截止阀和手动截止阀,关闭储罐气相管电动门和手动截止阀,关闭槽车侧气相侧截止阀阀门,关闭空压机入口阀后关闭空压机出口阀,给空压机进行排污。
5.2.3.9如果卸氨过程中氨储罐液位达到设定值2.7米,电动门将自动关闭,停止空压机,自动停止卸氨。
3.2.3.10可以通过以下其中之一的方法判断液氨流动情况:
a)槽车和储罐压力差,b)通过观察槽车和贮罐的液位变化情况 ,c)通过查看压缩机电机电流或听压缩机声音。
5.2.3.11当槽车中液氨完全被压入液氨储罐中后,此时槽车中的压力可能仍然处于高压状态,如果需要回收槽车中的气氨,即将槽车中的气氨通过卸氨压缩机抽取压缩后压入液氨储罐。操作流程如下:
a)关闭液氨总管上液氨进口电动门截止门和手动阀门。 b)让四通阀置于从槽车抽气到储罐状态 。
c)启动卸氨压缩机 ,此时槽车顶部的氨气将被通过卸氨压缩机抽取压缩后注入液氨储罐。
d)观察槽车压力,当槽车压力低于0.3MPa(G)值时,停止压缩机。关闭气氨总管上电动截止阀和手动阀门,关闭空压机入口门后关闭空压机出口门。 e)关闭装卸臂上的气相阀门和液相阀门,关闭槽车上的气相阀门和液相阀门,用已经准备好的水吸收残留在装卸臂和槽车阀门间的氨。
注:本流程仅说明了通过1#卸氨压缩机将液氨从槽车输送到1#液氨储罐的过程。本系统设置了两台并联压缩机,一用一备;设置了两个并列的液氨储罐。由于并联设计, 只需要操作相应的阀门, 液氨就可以利用任意一台压缩机被输送到任意一个氨罐。
5.3液氨储罐倒罐操作(以卸料压缩机#1、液氨储罐#1向#2倒罐为例) 5.3.1确定出液罐与进液罐,并掌握二罐的液位和压力。
5.3.2打开液氨储罐#2氨气出口气动切断阀,卸料压缩机氨气进出口阀门,液氨
储罐#1倒罐阀门。
5.3.3启动卸料压缩机#1,抽取液氨储罐#2的氨气压入液氨储罐#1中,造成两罐
产生压差。
5.3.4当两罐压差达到 MPa范围时,开启液氨储罐#1液氨出口切断阀和液氨储
罐#2液氨出口切断阀,将液氨储罐#1中的液氨压入液 氨储罐#2内,在压差作用下完成液氨储罐#1向#2倒罐的作业。注意:进液罐进液不能超过80%容积。液位不能超过位线高度,出液罐抽液最低不低于15%。
5.3.5倒灌时,保持两罐压差在0.2-0.3MPa范围内,并注意进、出罐液位的升降
情况,防止产生假液位。
5.3.6倒灌作业完成后,停止压缩机,关闭所有阀门。(阀门的操作顺序是:先
关出液罐,后关进液罐。)
5.3.7运行过程中应检查压缩机油压、进出口压力是否正常,即油压 MPa,进口压力小于 MPa,出口压力小于 MPa.
5.3.8检查压缩机运转是否平稳,无异常过热、漏气、漏油,仪表指示无异常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处理。
5.3.9在卸车过程中,监护人员、操作人员、槽车司机及押运员必须始终在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4蒸发器的投运
蒸发器为管式蒸发器,管内介质为液氨,管外介质为温水。蒸汽通过喷射器喷入水中,为加热液氨的温水提供热能。管内液氨经温水加热后蒸发气化。
以下按1#氨蒸发器投运进行流程叙述;2#蒸发器的投运可按此相同流程开启相关阀门投运。 5.4.1蓄水:
(1)确定各阀门手柄位置正确:通压力表的阀门和通安全阀的阀门应为 “开”;通排水管的阀门和蒸汽入口阀门以及液氨入口阀门应为“关”。 (2)用导管式容器将自来水由设备注水口灌入气化器至水位计标准水位(30mm)以上。 5.4.2水浴升温:
(1)打开蒸汽进口管路手动阀门和电动调节阀门(运行时投入自动,在温度40—70℃之间自动调节开关)。
(2)根据水温铂热电阻检测的水浴温度,调节蒸汽电动阀门控制进入气化器的蒸汽量,将水温控制在70℃(设计80℃± 2.5℃)。 5.4.3运行:
(1)当水浴温度达到正常工作范围时,打开液氨储罐出口手动门和电动门(运行时手动打开,#1.2储罐出口门设定不能同时打开),打开蒸发器液氨入口阀、液氨出口阀,慢慢打开蒸发器液氨进口的电动调节阀(运行时投入自动,在蒸发器压力0.3MPA----0.5MPA之间调节开关)。
(3)氨气压力达到0.5Mpa,慢慢打开气相出口阀门。 (4)由缓冲罐入口减压阀调节压力至0.3MPA后向缓冲罐及氨气管网正常送气。 (5)当控制系统检测到蒸发器水位低限、水温低限、氨气温度低限、氨液位高限报警时,将自动切断液氨进液,以防出现过液现象。 5.4.4.蒸发器系统自动投运
运行原则:缓冲罐压力低时蒸发器开始运行,蒸发器内氨压力低时联动进氨门,联动液氨泵,联动储罐出口电动门。蒸发器水浴温度低时联动蒸汽调节门。将氨罐出氨电动门手动打开,液氨输送泵、蒸发器液氨进口电动门、蒸发器蒸汽调节电动门控制系统置“联锁”位置即可实现自动运行。(上述各设备手动隔离门均需打开)
液氨储罐出口电动门允许条件
氨罐液位大于0.5米允许开,氨罐液位小于0.3米自动联锁关 蒸发器氨进口电动门在自动运行时开关条件 A .蒸发器出口压力小于0.5MPA
B #1.2液氨储罐液位至少有一个无低位报警 C 蒸发器水浴液位大于0.35米 D 蒸发器水温大于70℃
5.5液氨输送泵和旁路的投运
检查液氨输送泵具备启动条件后,启动液氨输送泵进行运行(运行时投入自动),详细记录检查液氨输送泵的振动、温度、电流值等参数。如果储罐压力高于0.3Mpa,可以运行液氨泵旁路系统给蒸发器供氨。 液氨输送泵连锁启动:出口压力小于0.3MPA
液氨输送泵联锁停运:储罐液位小于0.3米,输送泵出口压力大于0.4MPA 5.5.1液氨输送泵和旁路的投运
检查液氨输送泵具备启动条件后,启动液氨输送泵进行运行(运行时投入自动),详细记录检查液氨输送泵的振动、温度、电流值等参数。如果储罐压力高
于0.3Mpa,可以运行液氨泵旁路系统给蒸发器供氨。 5.5.2液氨输送泵启动后的注意事项
1.进液管道要充满液体,禁止泵在气蚀状态下长期运行; 2.检查电机的电流值是否在额定电流范围之内;
3.观察噪音与振动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立即停车调整 5.6液氨系统停运操作步骤
以停运由1#液氨储罐供应液氨的1#蒸发器为例
1)关闭1#液氨储罐出口电动阀;关闭1#蒸发器进口电动调节阀;关闭蒸发器蒸汽系统进气手动门和调节门。
2)当蒸发器出口压力降至0.2MPa时, 到现场关闭缓冲罐出口手动门; 3)通知主机已停止喷氨。
5.7稀释和排放系统
液氨储罐及液氨蒸发系统紧急排放的气氨通过管道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的吸收成氨水后排入废水池,再经由两台废水泵送至主厂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1.#1(#2)废水输送泵启动条件: 1)氨区废水池液位高于0.3米
2)#1(#2)废水输送泵出口电动门已关 3)#2(#1)废水泵出口电动门已关 4)#2(#1)废水泵跳闸 2.#1(#2)废水泵联锁关 氨区废水池液位低于0.3米 3.#1(#2)废水泵连锁开 1).#1(#2)废水泵启动允许 2).#1(#2)废水泵自动
3).氨区废水池液位计高于2米 5.8氮气置换和吹扫系统
氨站设置氮气(氮气由现场的氮气瓶供应)吹扫、置换系统,是在首次运行及大修运行前对氨站的设备、管道进行吹扫、置换,在液氨槽车首次或检修完卸车前,应对卸氨管道进行吹扫。 5.9储罐喷淋系统
1.任一储罐外壁温度高于45℃或储罐内温度高于42℃或储罐内压力三取中高于
1.6MPA,储罐喷淋系统启动。 2.任一储罐外壁温度低于40℃或储罐内温度高于38℃或储罐内压力三取中低于1.4MPA,储罐喷淋系统停止。 5.10储罐及辅助车间消防系统
氨泄漏检测浓度25PPM报警,氨泄漏浓度40ppm,消防系统启动,后需手动停止消防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