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1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隘、拈、冀、鄙、忱。

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五个成语。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及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及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前的插图《白求恩》。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并出示插图)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那么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设计目的:用白求恩的感人事迹并配有插图导入,易于打动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1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朗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派遣( ) 以身殉( )职 纯粹( ) 鄙薄( )狭隘( ) 热忱( ) 解词:略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重点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主要事迹: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概括地讲,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精神。

(设计目的:让学生找重点句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几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通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什么?(从不同角度谈) 五:作业:背本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分论点 中心论点

2

(1)国际主义

学习白求恩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提学生回答:上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学习白求恩同志 的共产主义精神

1,明确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叙事的区别。(各小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其中一部分,围绕一个分论点进行分析。 要求:说说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属记叙,体会叙议结合的好处。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重点分析第2段,其他段落分析方法类似。 第2段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第一层(第1,2句),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两个表现,然后表明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第3—7句)拿“不少人”跟白求恩做对比,突出他的高尚,阐明学习他的现实意义。

第三层,(第8---10句)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感人至深。进一步支持论点,并发出号召,重申论点。

整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十分明显,“叙”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议从叙出,叙议结合,更具说服力。 其他部分分析:

第一段,1,2句叙述;3,4句设问,引出本段论点;5-9句议论,剖析国际主义精神及我们怎样学习这中精神。

第二段,先叙后议,先叙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后议,强调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必要性。 第三段,先叙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叙述中表达惋惜,后议,论述学习他的重要性。 3,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第2,3段中都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讨论完成)

3

这种对比的写法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通过对比,褒贬分明,白求恩的高尚品质更加突出,更加可贵,更加有力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品味本文写法。 课堂小结:

1、纵观全文,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小组讨论)当今社会,学习白求恩的这种精神还有必要吗? 五、作业:

阅读附文,深刻了解白求恩的崇高品质,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板书设计

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夹叙夹议 论据:事实,道理 立意深刻 论证:对比--------正反对比,突出主旨

4

《纪念白求恩》课后反思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教师明确这两点,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白求恩同志生平的了解。只有对其生平的感人事迹有充分的感知,才能更好的领悟此文事理统一这一特点。同时,这是一篇说理雄辩的议论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品味文本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时,要避免自己喋喋不休的“独台戏”式的分析,把自己的理解分析替代学生的理解分析。避免满堂灌,扼杀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及对文章独自的体验,抹杀学生积极思维这一重要过程。教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基于以上认识,课前我让学生查找并搜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感人的事例。“晓之愈深,理之愈明”,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础之所在。学生在搜集整理白求恩事迹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心灵受浸染震撼的一个过程。学习中引导学生自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对文本的鉴赏,这又是属于对文本的审美的范畴。这样在教学上重点突显我校语文组的教学模式“创学探练”。 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文本的切入角度。只有找准了文章的关键点,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达牵一发而动全文之功效。如何把握切入的角度及找准关键点呢?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搜集文本的时代背景,对象(人物)背景,写作背景。这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切入口。

作为读者,我们所阅读文章,也仅此是作者情感表现、人生阅历冰山之一角,只有充分把握文章的“三个背景”,才能更好的透过字里行间,进而抓住文章的灵魂——其精妙之处也就在此。可是,有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脱离了背景,情感,语境。这就好比把美女当作木乃伊,我们还津津乐道地肢解、碎尸。教学尽可能的把握相关背景,还原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品味文中精妙之处。一言以蔽之,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智,明是非,辨美丑。让学生因文悟美,以文寓美,丰富心灵。这也许是语文的功效。

教学的上策,是教师引而有法,学生悟有所得。教师引诱相导,学生通过寻找,发现,交流,相互补充,丰富了文本,学生思想也因交流而碰撞,在碰撞中互为启发,从而升华对物、对人、对情的高层次的把握与理解。

5

搜索更多关于: 《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 的文档
《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7otc81xwc34ka394ow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