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1、解释重点字词:
危: 下(江陵): 渚: 固: (顺流而)东: 侣(鱼虾): 骤 :
逝: 盈 : 盖 : 苟 : 虽: 适: 枕藉: 何为其然也 2、翻译句子
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④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学后反思:
课后巩固练习
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习。 1.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举匏尊以相属( )( )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 ) )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 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斯 : (2)而未尝往也 (3)而吾与子之共适: (4)而卒莫消长也: (5)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四、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倚歌而和之 (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6)正襟危坐而问客
(7)侣鱼虾而友麋鹿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耳得之而为声 (10)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之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凌万顷之茫然 ?(3)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 (6)倚歌而和之 3.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2)于是饮酒乐甚 (3)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而又何羡乎
(2)?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 (2)其声呜呜然 (3)何为其然也 (4)方其破荆州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 (2)何为其然也 (3)其声呜呜然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而今安在哉? ?????????????????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
(1)纵一苇之所如, 。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3)舞幽壑之潜蛟,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4)寄蜉蝣于天地,???????????? ???? 。 (5) ????? ?? ,羡长江之无穷。 九、选出对第四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 )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
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
D.本段文字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十、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十一、.成语积累,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
(1)余音袅袅: (2)不绝如缕: (3)正襟危坐: (4)沧海一粟: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杯盘狼籍: 十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 山川相缪 ⑶ 举酒属客 ⑷ 举匏樽以相属 十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翻译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2) 白露横江 (3) 凌万顷之茫然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十四.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字??
(1)东? 顺流而东: 东望武昌:
(2) 望?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诉如泣:
(5)白?? 白露横江: 不知东方之既白: (6)歌? 歌窈窕之章: ?????? ?歌曰:“??”: ???? 倚歌而和之: 【课外拓展】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来源:学科网ZXXK] 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2.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