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7.(2015贵州贵阳普通高中监测考试,17,“哲学的基本问题”)2014年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研究成果,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能力,促进了我国多个学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这说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D.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幅提升了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能力,促进了多个学科的快速发展,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项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存在决定思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C、D三项错误。故答案选A项。
22.(2015山西太原高三第二学段测评,22,“哲学的基本问题”)山西省计划于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将在全省范围内抽取4 000个调查小区,共调查约100万人。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2010年以来山西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城镇人口变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这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D.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的社会调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山西省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该省各方面的情况,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说明其制定的规划符合其自身各方面的情况,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正确;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的,B项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C项错误;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社会调查,但社会调查不能决定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D项错误。故答案选A项。
19.(2015山西四校第一次联考,19,“哲学的基本问题”)《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物之本原也”;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是在思考( )
①思维与存在何为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与存在是否相互决定 ④人们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水者,何也?物之本原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论证的是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④表述正确;②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C项。
21.(2015宁夏银川教学质量检测,21,“哲学的基本问题”)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空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有人说, 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这意味着( )
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静止中包含着运动 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人们对北京“APEC蓝”的认识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①正确;人们能正确认识北京“APEC蓝”,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中未涉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项。
20.(2015河北1月教学质量检测,20,“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高中文理分科,我国出现了文科生和理科生两个不同的学生群体。人才是不分文理科的,分文理科的制度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国出现文科生和理科生两个群体的现象,正确的评价是( )
①不同的方法论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 ②思维并不一定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 ③思维是否符合存在影响行为的方向性 ④强调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导致出现文科生和理科生两个群体的结果,体现了方法论影响人们的行为后果,①正确。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不能由个别人出现的不一致而得到否定的结论,②错误。正确处理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与错误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导致的行为结果是相反的,③正确。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必然导致唯心主义,④错误。
21.(2015辽宁大连二模,21,“哲学的基本问题”)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在“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贡献”,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受制于一个物理极限值的约束,使光学显微镜步入了纳米时代。这进一步证明( )
①人们的认识在循环运动中上升前进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事物发展的质变比其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0.(2015江西师大附中高三阶段性考试,2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列宁曾经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①旧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推动作用 ②谬误中渗透着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思想蕴含着辩证法精髓 ③聪明的唯心论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地观察世界 ④聪明的唯物论必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论、唯心论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列宁之所以强调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是因为聪明的唯心论是辩证的,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地观察世界,也就是说聪明的唯物论必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唯心主义的作用,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②错误。故答案选D项。
21.(2015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一次联考,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 ①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③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④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德谟克利特“影像说”、恩培多克勒“流溢说”以及培根的观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但他们都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而是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②③符合题意;德谟克利特“影像说”和培根的观点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但恩培多克勒“流溢说”却不是,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项。
19.(2015江西南昌高三调研,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所以,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出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因素(感觉、心理、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世界的存在和发展。①认为心态起决定作用,③认为心态决定人生发展的前途,①③符合题意;②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实际奋斗,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是实践的观点。故答案选B项。 21.(2015山西太原高三第二学段测评,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②自然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③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③④② B.④③① C.④②① D.①④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依次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把世界的本原看成基本元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演进顺序应为④③①。故答案选B项。
20.(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2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桓谭的观点明确表示精神依赖形体,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①正确;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创造的,这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正确;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而桓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不选;约翰·保罗二世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不选。故答案选C项。
19.(2015广西梧州一模,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范缜曾与竞陵王萧子良辩论,驳斥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萧子良问道:“你不信因果,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和贫贱的分别呢?”范缜答道:“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的花,有些落在厅堂,有些落在粪坑,虽贵贱不同,却无因果报应。”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 ①无神论和有神论的斗争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③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看证不看人
20.(2015陕西西安八校4月联考,2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看证不看人。”漫画《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
①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我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忽视矛盾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看证不看人”的做法是凭“主观标准”办事情,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②正确;面对残疾人却不承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