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招生分班测试卷5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8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ǎo jiàn fèng xiàn xián huì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评卷qián fù hòu jì zāo yù []
táo zuì pèi hé jīng xīn dòng pò [_xx_k]
2.我会查字典。(3分)
(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 )在前,(
)在中,( )在后。
(2)“乃”字的笔顺是_ _ _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 _ 画,在字典里“乃”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 ②竟 ③才 ④是,为 ⑤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_ _ _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 3.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种解释。
)。(1分)
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ā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 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shì)的站在那儿。 C.音乐(lè)给人带了无限的快乐(yuè)。
D.小菊做的飞机模(mú)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mó)—样。 4.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4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
)
(2)“这是一件多漂亮的衣服啊!”这句话句末“啊”应该读作“ua”。( )
(3)“地道”可以读作“dì dào”或“dì dao”,但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 (4)“ ,试验成功啦!”这句话的横线上填“哇、哎、哎呀、嗯、哈哈”中的任意一个词都可以。( )
1
(5)“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这组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6)“怖、妒、铭、怯、颇”是按音序排列的。( )
(7)“东西都运到都市里去了”,句中的两个“都”字读音不同。( ) (8)《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 ) 5.克隆房(照例子各克隆两个字或词)(10分) (1)例:帛(绵)(锦) 詹( )( ) (2)例:宣(宣布)(宣告) 毅( )( )
(3)例:还huán(还债)hái(还在) 挨āi( )ái( ) (4)例:千里迢迢( (5)例:南辕北辙(
)(
)
)( )
二、语言文字运用及古诗词积累。(19分)
得 分 评卷1.咦,这座假山前面写的不就是唐伯虎与祝枝山的对联吗?只见左边写着“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却不见右边的下联,何不让我试一试:(2分)
2.瞧,假山后的草坪上摆放着一座巨大的宝鼎,鼎上雕着许多条龙。在旁边的留言牌上,写下了许多含有“鼎”“龙”字的成语,让我也写两个:(2分)
3.藏书室里珍藏的都是些珍贵的古籍、名著,但这个藏书室的墙上少了个横幅,让我写一句:(2分)
4.老师教育我们说:“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有所成就。”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是:(2分)
5.按要求默写诗句(6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2)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示儿》一诗中,写明作者心事的诗句 ,
。[]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呢?这使我们想起两句诗
2
, 。
6.改写句子。(5分) (1)蝴蝶在花丛中飞飞去。
改为拟人句:
(2)渔夫的妻子桑娜奄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缩句:
(3)廉颇不是和蔺相如一样,都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吗? 改为陈述句: (4)修改病句。
1通过老师的批评,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
2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 ○
[+xx+k]
三、阅读理解(23分) (―)
得 分 评卷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遮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需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
。
拉哈布于是问到:“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3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请。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巧!”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_ _”。(3分)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3分)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好吧,你跟我!”:
(2)“可我不是乞丐!”: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3分)
(二)蜘蛛的启示
从前,有一个国家遭到强敌的侵略。国王率领军队英勇抵抗,但是接连吃了许多败仗。最后,国王自己也逃到大山里,他筋疲力尽地躺在一棵大树下,闭着眼,唉声叹气地说:“这下可完了,国家要灭亡了。……”这时候,天气阴沉,刮起了大风。他睁开眼睛清楚地看到树上有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蜘蛛拉出一根丝 被风吹断了 再拉出一根丝 又被风吹断了 就这样 一次 两次 三次 小蜘蛛顶着风 终于把网结好了
国王看着这个情景,猛地省悟过。我难道不如一只小蜘蛛!失败怕什么,从头再干!于是,他立即爬了起,决心回去重整旗鼓。
不久,国王率领着重新组织的军队,跟敌军进行了几次激烈的战斗,结果把侵略者赶跑了。
1. 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分)
2. 用“||”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二层,并写出每层的层意。(2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