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植物的向光性 B.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顶端优势现象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9、可以证明烧杯内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的则为不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的则为不饱和溶液
C.观察烧杯内是否有固体未溶解,若没有固体留下的是不饱和溶液 D.加入少量氯化钾看固体是否溶解,还能溶解的则为不饱和溶液
20、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资料: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41.45.50.溶解度/g 37.2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二、填空题:(26、27、28、29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48分) 21、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嫦娥三号”飞离地球的时候她依次经过了大气层的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 、外层,其中最适宜飞机飞行的是_________。有力地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 ,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22、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A”是指 。
(2)溶剂一定是水吗?如果不是,试举一例溶剂不是水的溶液,否则填“无” 。 (3)将5g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8 55.2 4 60 5
22题 23题
23、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了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所示)。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 。 24、请回答下面有关激素调节的问题:
(1)如图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饭后1小时(CD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是 。DE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分泌的 调节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了血糖的浓度。
(2)身高2.42米的山西人张俊才,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成功进行了一项手术后,才停止了继续长高。据此可知,他患有 ,病因是患者在幼年时期 分泌的 过多。
25、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 B. C三个步骤。
(1)从图B中写出你认识的玻璃仪器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__
A. 熄灭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B. 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熄灭酒精灯
(3)A. B. C三个图中都用到同一玻璃仪器,但它的作用却不相同,在图C中它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克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______克,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__。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有___ ___。
①食盐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相同质量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6、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6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2)温度为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硝酸钾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7、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字母)。 A.F甲< F乙< F丙 B.F甲> F乙> F丙 C.F甲= F乙= F丙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选填字母)。 A.ρ
甲
<ρ
乙
<ρ
丙
B.ρ
甲
>ρ
乙
>ρ
丙
C.ρ
甲
=ρ
乙
=ρ
丙
其中 球(选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28题图 29题图
28、某温度时,蒸干35g硝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g硝酸钾,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克 ,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见右图),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减少”)。
29、甲、乙两溢水杯放在实验桌上,分别盛满水和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kg/m。将密度为0.9×10kg/m的小球M轻轻放入甲溢水杯的水中,小球M静止时从甲溢水杯中溢出9g的水,则小球体积为 ;将小球M轻轻 放入乙溢水杯的酒精中,小球M静止时从乙溢水杯中溢出 g
3
3
3
3
甲 乙 丙 7
的酒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30、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 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3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密度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__________
3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学们在生活中都会无意识地涉及许多科学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炸开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质量、_______有关。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