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章第2节。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的处理是
A.先授粉后去雄 B.先去雄后授粉 C.只去雄不授粉 D.不去雄只授粉 2.下列对性状分离的理解,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 B.测交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相对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下列杂交组合中(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子代会有四种表现型的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4.下图中,基因重组和受精作用发生的过程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果蝇一个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均不相同,其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A.等位基因分离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6.下列各细胞所属植物个体的自交后代最可能会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是
7.右图是基因型为AA的哺乳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
1
A.是初级精母细胞 B.发生了基因突变 C.分裂后可产生4种精子 D.含有5条姐妹染色单体
8.兔的直毛与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卷毛雌兔与直毛雄兔交配,其子代中有1/4直毛雌兔、1/4直毛雄兔、1/4卷毛雌兔、1/4卷毛雄兔。据此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直毛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 B.直毛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C.直毛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 D.直毛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9.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量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父母皮肤颜色深浅不同的孩子占1/2 B.生出基因型为AaBb的男孩的概率是1/8 C.肤色最深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D.与母亲表现型相同的孩子占3/8
10.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所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雌配子A的数量等于雄配子a的数量 B.雌配子的数量等于雄配子的数量 C.雄配子A的数量等于雄配子a的数量 D.雌配子的数量多于雄配子的数量
11.两个黄色圆粒(Y_R_)豌豆品种杂交,得到的6000粒种子均表现为黄色,但其中有1500粒还表现为皱粒。这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 A.YyRr×YyRr B.YYRr×YyRr或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或YYRr×YyRr
12.假设控制番茄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的基因用D、d表示,且红色对紫色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肉番茄自交获得F1,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的性状分离比为5:1 B.F2中紫果肉番茄占1/6
2
C.F2红果肉番茄中杂合子占2/5 D.F2中能稳定遗传的番茄个体占1/3
13.芸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白花和紫花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白花→208紫花 ②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③白花×白花→白花 ④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14.下图中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15.某种兔毛色的灰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结果,由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第①组杂交实验可判断兔的黑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B.第②组的后代中黑毛兔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C.第③组中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其亲本为纯合子 D.兔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为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推断,隐性性状和纯合亲本分别是
3
A.顶生,甲、丁 B.腋生,甲、丙 C.顶生,甲、乙 D.腋生,甲、丁
17.某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处于下列哪个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A.减I前期 B.减I后期 C.减II前期 D.减II后期
18.如果有10个卵原细胞、5个初级精母细胞,它们都能正常发育并完成受精作用,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的数量是
A.20个 B.15个 C.10个 D.5个
19.下列有关人的卵巢中的细胞及其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卵细胞的全部基因型不可能相同 B.卵巢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最多可达92条 C.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D.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后
20.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的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16种 B.甲、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 C.乙、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是3:1
D.后代出现基因型为AAbb概率最大的杂交组合是丙×丁
21.下图为某基因型为DD的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
A.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B.甲、乙细胞中核DNA的含量不同
C.乙、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D.丙细胞中基因D和d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22.豌豆的子叶黄色(Y)、种子圆粒(R)均为显性性状。两亲本豌豆杂交,所得F1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23.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bc段可能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
24.用14C标记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然后将细胞置于12C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M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MI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与MI前期细胞中,14C标记的DNA分子数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B.有丝分裂后期与MI后期细胞中,14C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C.有丝分裂中期与MII中期细胞中,14C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不同 D.有丝分裂后期与MII后期细胞中,14C标记的DNA分子数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25.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