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 3.评价要点
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 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 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
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
从日常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 选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制作的练习。
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以及社区或村庄进行设计。
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
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标志、招贴、请柬、相册等设计。 3.评价要点
理解设计的形态与功能关系以及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有意识地运用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 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运用设计知识,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品。 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雕塑家。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建筑艺术作品。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
尝试以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代表作品。
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美术方面的资料。 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结合1~6年级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学习活动建议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例如运用平衡、运动、声、光、电等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
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调查、了解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为自己所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并进行展示。
使用照相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并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3.评价要点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 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 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以口头描述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 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美化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学习活动建议
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述。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