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地方开始使用无线讲解器代替扩音器?
“噪音污染”一词已不是什么新词,早在21世纪初“光污染”、“噪音污染”这类词已经为人熟悉。国内在不断加大力度来解决“污染”问题,国家旅游局、地区旅游局也一直着力解决景区过于喧闹、喇叭噪音太多太大的问题,景区要更严格地抓好景区管理工作。对于景区扩音喇叭的噪音扰民问题,《北京市旅游条例》提出,景区允许使用扩音设备的,应当划定使用区域和时间。明确扩音设备的使用要求,噪声排放不得超过50分贝。
噪音污染的危害影响有哪些? 事实案例:
一位到访过上海的西班牙友人表述,他曾慕名参观游览上海东方明珠塔。对于周围的景观及其形象地位大为赞赏。但这位外国友人同时也描述到,在这该景点看到众多游客、旅游团,导游举着扩音器高声呼喊,刺耳的音响效果让人头痛,使得此次的参观感受打了折扣。他感慨到,希望中国也能尽快出台一些“景点反噪音法”。试想一下,当这位外国友人回到他本国时,若是将此次的游览事迹告知他的友人,那么在另外的人看来,中国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
据悉,西班牙有文规定,导游在旅游景点使用的传声工具和游客应当配合的行为应当是对景点内其他活动无害的。西班牙的相关法律我不清楚,单就减少噪音这一建议而言,我认为还是有很大必要的,我们确实应当关注“噪音污染”这一大问题。
如何减少噪音污染?有什么办法?
“噪音污染”追根溯源,治理减少应该从声音产生的源头做起,同时,也不可忽视声音的传输途径。有两个不错的办法值得推荐:
一、从噪音源头做起。不管是导游团队还是一般的政企团队,在解说景点或者会议讲解时,建议采用“无线话筒+接收耳机”的形式,一来,讲话的人不用高声呼喊,可以正常音调轻松讲解;二来,听众可以通过耳机清晰听到讲解内容,不会出现“前面嫌吵、后面听不到”的状况。
二、从传输途径解决。这一办法主要作用于物。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可以在声波的传输过程中加以阻拦,例如在公路两侧种植绿化带,高速桥、高速公路地区设置隔音墙。这些措施方法在降噪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环境美化作用。
当然,对“噪音污染”有了关注后,自然也就有了应对解决的办法以及应运而生的一些商业行为。例如,有针对解决噪音根源问题的“无线讲解设备”类产品诞生,有致力解决噪音传输途径的“隔音墙、隔音材料”类产品应市。有需求就有供给。
不管是景区、政企单位亦或是个体都应该在减少“噪音污染”上,积极响应社会的感召,为更好的生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注:更多无线讲解设备问题,请关注新浪微博:无线导游讲解器厂家直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