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6:21: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著名战役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知识与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力 堰水利工程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过程与方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法 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情感态度 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与价值观 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 3.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商鞅变法的影响。 【教学过程】

- 1 -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700多人都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

“不能变?” “法立如山。” “不能缓?” “法贵时效。” “不能减刑?” “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 “法外无恩。”

文中的“孝公”指的是哪国国君? “商君”又是指的谁?“商君”在“孝公”的支持下制定了哪些法令? 带来了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探究】 一、战国七雄

1.战国名称的由来

《战国策· 燕策一》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

- 2 -

2.形成

(1)【图片展示】

(2)【史料研读】

材料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恒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封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吕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3)【问题探究】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提示:①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吕尚的后代),建立了田氏齐国。

③韩、赵、魏、齐与势力较强的楚、燕、秦称“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1)【图片资料】

- 3 -

(2)图示法总结著名战役及性质

(3)【问题探究】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规模:由小到大,更灵活,更残酷。 性质:春秋争霸、战国兼并。

趋势:从诸侯国林立(春秋)到七雄并立(战国)再到一雄天下(秦)。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内容及作用

- 4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4hp8lo9v1ujtp7zqyg25ui718xn3018x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