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运河经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9:57: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全区产业之冠,运河经济崛起呼之欲出。

二、通州运河经济发展环境

2.1发展运河经济必然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港口建设迅猛发展,从一个地方小港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之一。2006年以来,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破亿吨,2008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32亿吨,集装箱达到44万标箱,创历史最高纪录。在沿江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南通海港建设取得突破。2008年10月,经过五年建设,位于南通如东县的洋口港实现初步通航,这是江苏最大的海陆通道,填补了连云港至上海1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无大型港口的空白,彻底改变了东部沿海水运格局,逐步构筑了中国东部沿海以上海港为中心、以宁波港为南翼、以洋口港为北冀、以长江诸港为延伸的长三角港口布局。

通州撤市并区以来,逐渐融入大南通经济圈。面对南通如火如荼的沿江沿海开发需求,通州的运河运输却成为江海开发中的“短板”,区内港口一直缺少强有力的运河运输与之衔接配套,更没有形成港口的运河集疏运体系。

此外,通州船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对运河水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吕运河、通扬运河沿岸40多家船舶配套企业

5

密如棋布,生产的钢结构全部依靠运河水运,素有“建筑之乡”美誉的南通建筑业80%以上沙石等原料需要通过运河运往各地,其中通州的河道占有很大一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好通州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通州运河经济,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通州必须直面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刻不容缓,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南通运河货运需求量将达到1.2亿吨,运河水运发展已经成为通州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2 通州运河经济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通州撤市并区,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通州发展运河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区位上看,境内通扬、通吕、通启运河和九圩港、遥望港、新江海河等大型骨干河道纵横交错,南端连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城区西郊设有南通兴东飞机场。尤其是水运,辖内有得天独厚的船舶修造及钢结构制造的产业支撑优势,且地理位臵滨江临海,运河通航水道四通八达,全年过境船舶2万余艘次,适合发展运河经济。

从产业上看,通州的运河经济发展,受到了通州的产业支撑。尤其是船舶钢结构产业,直接影响了当地运河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1-8月,通州船舶制造产业破浪前行,增长企业占比达到七成以上,10家企业增长实现翻番。

从需求上看,随着南通沿江沿海产业迅猛发展,运河水运

6

需求量逐年增大。通州境运的多家船舶配套企业生产的钢结构,由于体积庞大,全部依靠运河水运出海。同时南通的建筑、公路建设工程80%以上的沙石、全市200多家企业70%的用煤都依靠水运进入运陆。从南通的统计数据上看,南通运河水运每年承担着全市26%的货物运输量和45%以上的货运周转量,运河水运货运量逐年攀升。据预测, 2020年将达到1.2亿吨。通州水运作为南通水运的重要一环,已经具备了与沿海开发联动发展的基础。

当然,通州运河水运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运河水运投入偏少。“十五”以来,通州航道基本没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少投入直接导致重要干线航道和船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上航行的大部分船舶吨位在500-800吨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000吨,远远超过五级航道航行控制标准。

二是河海运力衔接不够。通州虽然通江达海,但真正具有较大通航价值的高等级航道较少,即使是放在南通角度看,河海运力衔接也还不够。整个南通等级航道仅为761.17公里,占运河航道总里程的21.64%,等级航道占比远低于全省31%的平均水平。目前尚无四级以上航道,仅有五级航道140.75公里,仅占总里程的4%,远远低于连云港的22%和盐城的14%,与当前水运快速发展的需求、与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趋势极不适应。通州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与南通趋同,建设

7

深度和广度都要加强。

三是疏港功能发挥不畅。通州航道大多是自然形成,技术等级较低,布线不尽合理,通行能力弱,许多港口物资被迫采用陆运。由于吞吐量逐年加大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很多段航道无法适应,近十多年来一直处于闲臵状态,更不用说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运河集疏运体系了。

三、振兴通州运河经济的措施

3.1 因地制宜 推进沿河产业

推进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江苏沿海大开发和通州撤市并区融入大南通的契机,依托苏通大桥带来的交通优势,发挥我区沿河的资源特色优势和经济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开发、有序性开发、保护性开发、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尽快形成我区沿河特色产业集聚带、专业市场密集带、旅游观光带、通南接北的物流通道和错落有致的城镇体系,构筑我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新的战略平台,全面提升整体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区“强信心、谋发展、重民生、建和谐”的奋斗目标。

沿河产业开发总的定位:依据现有的产业基础,突出工

8

搜索更多关于: 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运河经济 的文档
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运河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85er3kj0t1oirv32me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